第B06版:潍坊人文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焦点
 
标题导航
购林助学,寿材用来做桌凳
2016年04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购林助学,寿材用来做桌凳
  植庭学校大门。
  1955年,李植庭(前排左五)与植庭学校教师合影。




  植庭学校是以李植庭名字命名的一所小学,位于寿光市田柳镇崔家庄村西,占地10440平方米,是寿光早期党组织的活动中心,也是寿光革命的摇篮。当初的校舍如今仅有五间大礼堂尚存,新修建的“李植庭纪念馆”高大壮观。
敌伪破坏学校成废墟,李老操心忙重建
  上世纪40年代,在长期的社会动荡中,李植庭呕心沥血一手筹办的寿光县立第八小学遭到敌伪的严重破坏,很多教室和教学设施甚至被拆运到张景月部驻地用于建设军营、机关或学校。
  1946年,李植庭已是75岁高龄了,人虽古稀可兴办学校的劲头不减当年,他几乎每天都会到旧校,站在那废墟之间,思绪万千:学校不能就这样毁了,孩子们不能不接受教育,学校必须要重建。
  4月份,李植庭找到寿光县政府,商量重建学校的事情。寿光县委和县政府对学校重建十分重视,把它和烈士陵园、道口弥河大桥并列为当时的三大工程,还派教育科长李力群亲自到崔家庄,召开了筹建预备会议。
  李力群通报了寿光县政府关于重建学校的经费解决办法,原则上基本由政府划拨,差额部分自己想办法解决。经讨论决定,把那些被敌伪拆走的部分木料砖石重新从尚家庄、王高村拆迁回来;把尚家庄敌人公署中的部分房屋毁掉,把砖、木和铁栅栏运回来;拆掉张景月部伪团长苗思九家的一处房子和王高村一处汉奸区长的宅子及鬼子楼。当时有一个兵围子,也可以拆些砖木,如此以来,檩条、砖石和门窗就有着落了。至于土坯、绳经、秫秸、石灰等物料则由附近村庄凑凑。瓦工和木工的报酬也定了,每天每人8斤小米,这些从政府拨款中列支,小工由附近三个村摊派,属于义务工。同时,决定成立“学校筹建委员会”并初步确定人选。
  随后,寿光县政府又选派教育科的张志群来到崔家庄工地,参与设计、施工等工作,李植庭也亲自坚持在第一线,跑前跑后,处处操心。

用积蓄购买墓田松林,捐出寿材做桌凳
  为重新建校出把力,以补政府款项之不足,李植庭发动大伙想办法。他下发请帖,请各区负责人到崔家庄开会,恳请大家发动群众捐资相助。
  在李植庭的动员之下,各区纷纷响应。不几天,材料就送到崔家庄,工匠们也来了。
  建“植庭学校”过程中,缺少制作学生桌凳的木料,李植庭用自己的积蓄,购买了王家庄一片墓田松林,让儿子们出工伐树,打成板子做桌凳。李植庭的儿子觉得老父亲已经75岁了,得为他百年之后的事着想,于是悄悄地留下了十几页好板准备给父亲做寿材。
  这十几页寿材板没放多久,正赶上村里办民办中学班,桌凳又不够用了。李植庭说:“把留做寿材的松板拿来做桌凳吧。”家里人都不同意,李植庭听了很生气:“我壮着呢,你们盼我死呀,即便死了也不用这样好的松板,给学生做桌凳念书,我觉得比给我做寿材心里还舒坦。”
家人只好乖乖地把寿材松板抬出来,在他的监督下做成了桌凳。“李老把棺材板都拿出来了,咱还有啥舍不得呢。”附近的人被他无私办学的精神感动,也主动把家里的旧桌凳拿出来无偿提供给学校使用。

上级命名“植庭学校”,县长亲自题横匾
  6月底,一座崭新的学校终于落成,渤海区党委为表彰李植庭为人民办学和在革命工作中的突出业绩,批准新学校命名为“植庭学校”,时任寿光县县长张竹天亲自题写了“植庭学校”四个字,镌刻在校门上面的横匾上。
  8月,学校招收学生200余人。李植庭任学校校长,张志群担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
  植庭学校建起来后,李植庭的收入多用在学校开支上,今天买辆自行车,明天再买几个篮球、排球,订份报纸,期末考试给学生买奖品。后来在搜集相关资料时,一份稿纸上记录着他从1950年至1963年为办学捐资的情况,大到扩大校基、购买学校生产基地,小到购买书籍、树苗,他都自掏腰包,算算共计3859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在当时猪肉才五毛钱一斤。

◎探访
植庭学校
  崔家庄村委有点特殊,紫红色的围墙,远远就能望见“李植庭纪念馆”几个大字,走近大门,淳朴稳重的“植庭学校”四个大字在阳光之下煜煜生辉,这里就是植庭学校旧址。
  当年的学校如今仅有一大礼堂尚存,礼堂门前是两棵粗壮的蚂蚁松,初春时节,树还没有完全绿起来,可等至夏日,必会郁郁葱葱。大礼堂往南20余米,是2015年按同比例复原的学校大门,青砖砌成。“大礼堂是1946年建的,当年的学校大门在礼堂东南位置。”崔家庄村支书张文说,学校大门配备了铁制的门楣和栅栏,往前走40米是巍峨的门楼,匾额上是由当时的寿光县县长张竹天题签的“植庭学校”四个大字。再向后就是三排教室和大礼堂以及其他设施,当时有33间教室,8间办公室,3间伙房,5间大礼堂,门楼一座,院墙、厕所一应俱全。
  2012年,当地政府重新修缮了五间大礼堂,以高标准建成了李植庭纪念馆,陈列着这所学校筚路蓝缕的历程,也记录着李植庭一生的足迹,这个纪念馆被列为“潍坊市党史教育基地”。2015年底,在大礼堂东侧,一座崭新的纪念馆拔地而起,新纪念馆两层楼高,黑白色调,“李植庭纪念馆”六个大字闪闪发光。今年清明节,寿光二中的学生还到此祭拜。
  2013年,植庭学校送走最后一届学生,完成它的使命。2015年底部分校舍改成村委用房。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