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潍坊人文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焦点
 
标题导航
带头垦荒,收获突出成劳模
2016年04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头垦荒,收获突出成劳模
  李植庭为渤海区第四届参议员大会题词。
  渤海区第四届参议会驻委会全体委员,前排左四为李植庭。




  1940年12月,李植庭当选为清河区参议会参议长,开始了自己的参议生涯。此后,他随军转战黄河两岸,深入群众访贫问苦,自己动手开荒种地,被清河行署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44年他被选为渤海区参议长。
当选清河区参议长,随军转移参加建村劳动
  1940年4月,清河区第一届参议会上,李植庭当选为参议员,他似乎焕发了青春,浑身是劲,四处走访。1940年12月上旬,清河区工、农、青、妇、文各界代表大会在博兴县纯化镇召开,会议的任务之一是选举成立清河区第二届参议会,“苍颜白发”的李植庭当选为参议长,并作了“激昂慷慨”的讲话,有关报道赞扬他“忠于民族气节,不怕任何困难,敢于为大众利益牺牲一切,值得我们模仿与学习”。
  1941年7月1日,日伪军5000余人扫荡清水泊根据地,李植庭跟随清河区党委机关随军转移到东营市利津东部的八大组(永安镇)。刚到时,那里还是一片茅草地,荒无人烟,大伙只能自己动手,垒简陋的小屋,甚至挖地窖居住,70岁的李植庭也参加了建村劳动。
  当时,他住在用土坯垒成的三间草房里,墙上挖出一个三角形的窟窿当窗户,用荆条打成地铺,叠着一卷薄薄的破被褥。小小的房间里,还住着警卫员和另外三人,除了居住,办公和吃饭也在这三间草房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可李植庭依然乐观,他常对人说,在这样的时期,生活艰苦一些,没什么可怕的,战士们在前方风餐露宿更苦,后方就不能住土屋?

开荒种地带头劳动,自给自足还能支援抗战
  李植庭虽是一介书生,可却喜欢劳动种植。1942年春,由于日寇扫荡和国民党土顽封锁,物资供应匮乏,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抗日民主政府指示,积极开展经济建设,组织机关、群众开荒生产,71岁的李植庭身体力行,参加开荒劳动。
  春天时节,他在驻地附近开垦土地,种上二亩菜园子,每天除了处理公务、接见来客外,其余时间即在菜园里拔草、锄地、捉虫子,其他驻会议员也在他带动下参加生产。到了七八月份,“各种蔬菜、瓜、玉薯、大豆等,都已青葱肥大,满园无一空隙”。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李植庭带头生产劳动是经常的,1945年,他制订出生产计划,确定当年要做到全机关人员的菜金、津贴、办公经费等完全自给,并拿出一部分补助抗战经费。他们当时只有三人,计划种洋姜2000棵,蓖麻子1500棵,番瓜300棵,芝麻三亩,花生、菜各二亩,玉米三亩,瓜类半亩,棉花一亩,还要养两头猪、三只羊,估计能收入9000元。他还提出了以人数和产量的比例向各机关团体提出挑战。
  有付出就有收获,李植庭的计划成功了,当年得了一个好收成,1942年12月24日,他被选为“渤海区劳动模范”。
行军路上拒不骑马,坚持自己走路不搞特殊
  从1941年到1943年,清河区抗日战争的形势十分严峻。日寇对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一年比一年频繁,一次比一次残酷。当时,交通条件很差,行军都是步行,李植庭靠双脚艰难跋涉,从来没叫苦过。
  1941年,部队曾缴获了一头毛驴,清河军区的领导研究决定送给李植庭代步,可他很少骑,有时候让给身体病弱的同志或机关里的干部子女骑,别人劝他,年纪大了,比不得年轻人,应该骑驴走,他总是说身板还好,自己不能搞特殊。
  后来,后勤处调来一匹大马给他当坐骑,把毛驴交给司务处用来驮运炊事用具,李植庭不答应,坚决不接收大马。他冲着不知如何是好的饲养员笑了笑说:“上级和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不需要马,骑兵和通讯员最需要马,送给需要的单位去用,这不是物尽其用、‘马得其所’吗?”饲养员没有办法,也只好回去如实复命。
  1943年11月份,敌人对清河区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机关、学校奉命转移。李植庭不愿意给领导和其他人添麻烦,就和勤务兵一起步行上路,在实验小学上学的孙子李培仁也跟随爷爷一起走。他们艰难跋涉来到十分偏远的“十五村”,住在一户百姓家里,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在地上打草铺睡觉,用咸水煮豇豆吃,把馒头压成碎末做汤,把干芝麻叶当烟叶……敌人扫荡21天后,他们才得以回到八大组。
  1944年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李植庭被选为渤海区参议长。

发表文章配合讨张,发动群众运送前线物资
  1945年春,抗战末期,只剩下三四十个日本兵控制着几百汉奸龟缩在寿光城里苟延残喘,寿光大部地区被张景月部盘踞着。
  4月中旬,渤海军区发起讨张战役。军区和行署布告公布了张景月的罪状,号召各界人民行动起来,配合讨张行动。李植庭挺身而出,发表了《告寿光同胞书——号召铲除叛国投敌的汉奸张景月》,历数张景月投靠日寇、祸国殃民的滔天罪行,呼吁全县民众支援军队,奋起战斗,向张讨还血债,拯救寿光人民。讨张战役打响之后,李植庭在后方组织发动群众积极支援前线,把军用物资和生活物品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而且不顾年事已高,亲赴田柳战场,与指挥人员住在一起,鼓励战士作战。
  1945年8月13日,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驻会委员会与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联席会议决议,将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改称为山东省政府,山东省临时参议会改称为山东省参议会。建国后,李植庭被选为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的委员,分管教育。山东省政协成立后,他当选为第一、第二届政协委员。
  1964年2月份,李植庭驾鹤西归,山东省政府、省政协派人参加他的葬礼,并送上一副挽联:“教到老,学到老,教学到老;勤一生,俭一生,勤俭一生”,这副挽联亦是他人生的写照。
  本期图片均由齐英华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