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5版:速读潍坊·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焦点
 
标题导航
摘摘樱桃拍拍照 雷同 乡村游呼唤“升级版”
2016年04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摘摘樱桃拍拍照 雷同 乡村游呼唤“升级版”




项目单一且同质化现象明显,乡村旅游需向综合方向发展
  一个个草莓棚中感受过红彤彤的草莓美味后,香甜诱人的樱桃又开始让人垂涎不已。高密市柴沟镇李家埠村一个个樱桃采摘大棚里,红红的樱桃挂在枝头撩拨着人们的味觉,让游客们的“小馋虫”一下子就蠕动起来。潍坊市旅游局工作人员表示,当前,乡村旅游在我市方兴未艾,但还是主要局限于采摘和农家乐的方式,乡村旅游期待着进一步升级。
现场 一进樱桃棚市民先忙着拍照
  4月23日,高密市柴沟镇一个叫李家埠的村庄里热闹非凡。因“大樱桃采摘节”,一辆辆车驶入这个小小的村庄,停在了村南的停车场中。游客从车里走下来,钻进了一个个长达50米的樱桃大棚。
  “哇塞,这么多樱桃。”来自安丘的张女士刚进入大棚,便被眼前的樱桃迷花了眼。一串串或大或小的红樱桃挂在枝头,像极了一个个袖珍版的红灯笼。“都不知道该从哪棵树上摘了。”张女士笑着说。
  记者看到,不少钻到大棚里的游客不是先品尝,而是先举起手机拍起照。拍完绿叶陪衬下的红樱桃,再让家人或朋友帮自己和樱桃拍张合影。
  “草莓经常摘,不过摘樱桃还是第一次。听说这里有樱桃节,特地和家人赶过来的,红彤彤的樱桃挂在树上实在是太美了。”特地从潍坊市区赶到李家埠村的王莉说,以前她都是在超市或者市场上买樱桃,虽然也很甜很好吃,但是找不到小时候吃樱桃的感觉,来到采摘园,亲自从树上摘下一颗熟透了的红樱桃放进嘴里,童年的味道一下子就涌上了心头。
介绍 企业老板回家打造乡村旅游
  同样忙得不亦乐乎的还有李家埠村的党委书记李胜一。“樱桃采摘园面积达600亩,有1.22万株樱桃。美早、先锋、红灯、布鲁克斯、拉美斯等各个品种的樱桃,希望可以让游客们大饱口福。”李胜一笑着说。
  说起打造樱桃采摘园,李胜一表示,其实长期以来他一直在日照工作,自己的公司也在日照,回高密老家打造采摘园是因为看好乡村旅游的前景。“现在乡村游是个趋势,在全国各地都非常火热。”李胜一说,他还在李家埠村打造着特色葡萄大棚,将产业化生产路线和乡村旅游采摘有机结合起来,以保障采摘园内产品的市场。
  对于李家埠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李胜一有着详尽的规划。“李家埠村地理位置优越,西邻潍河,南部是巴山,北靠325省道,东部是清朝乾隆年间吏部尚书刘墉的故乡和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汉墓群,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说到李家埠村下一步的发展,李胜一打开了话匣子,他希望未来的李家埠村不仅仅是一个只能采摘的地方,而是一个集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宝地。
现状 乡村游景区达23个
  记者从市旅游局了解到,早在2013年,省政府便对全省乡村旅游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15年3月份,我市出台《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有效地激发了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情,各县市区纷纷出台政策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了浓厚的乡村旅游发展氛围。
  我市乡村旅游类景区(点)已达23个,重点乡村旅游类项目30余个,总投资123亿元。省级旅游强乡镇3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33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0个,省级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102家,省级精品采摘园19个,冬季草莓大棚采摘园50余个。规模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23个,经营业户500多户,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一串串数字成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成果的最好见证。
  “2015年,全市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25%。”市旅游局工作人员说,为更好地打造我市乡村旅游,旅游局先后组织重点乡镇、村(点)以及乡村旅游企业赴台湾、浙江莫干山、四川成都、江西婺源等地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和做法,已成功打造了安丘张家宅村、青州侯王村、临朐寨子崮村、昌乐小白塔村、高密五龙河庄园、寒亭纳达苏斯农庄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标杆村(点)。
不足 项目单一需突破
  我市乡村旅游方兴未艾,但是就目前来看,乡村旅游项目还多局限于采摘、农家乐相结合的模式,项目单一且同质化现象明显。
  “乡村旅游刚刚起步,发展还不完善,市民采摘完后再来个农家宴,一场乡村旅游就结束了,其项目还局限于传统的乡村旅游商品模式,非常单一。”市旅游局工作人员说,一些勉强能提供住宿的农村则面临环境卫生条件差,厨卫住宿等都不理想的尴尬,这便意味着当前的乡村游根本留不住游客。
  工作人员还表示,目前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普遍缺乏规划,不少乡村经营户盲目开发、重复建设、低水平无序竞争现象突出,展示乡村差异、挖掘乡村内涵、突出乡村特色的内容不够。“不少游客反映,到这个村庄或者到那个村庄旅游,根本感觉不到太大的差异,这直接降低了游客观光游玩的热情。”工作人员说,同质化问题是乡村旅游下一步发展要重点突破的,只有做到各个地方特色不同,才能真正推动我市乡村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李胜一表示,目前打造乡村旅游还面临的一个难题便是人才问题。他虽然看好乡村旅游市场,但是平时工作很忙,再加上对于乡村旅游的管理并不擅长,他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个专业人才帮他打理乡村旅游工作,却一直没能找到。“乡村旅游发展,人才的突破很重要。”李胜一说。
前景 逐步打造综合体
  针对当前乡村旅游存在的难题,市旅游局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逐步推动我市乡村旅游向更加综合的方向发展,打造集休闲、体验、文化、养老、会议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是我市当前以及以后一段时间内打造乡村旅游的重点和方向,为市民提供深度体验乡村生活的条件。”工作人员说。
  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乡村旅游综合体要建立在一定的规模基础上,一些小的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则可以通过点、面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乡村旅游的持续性发展,“一些特色村可以和镇上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增加本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
  针对当前备受游客推崇的农家乐,工作人员表示,继续推动“双改”工作是重点,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先后指导安丘、青州、临朐等10个县市区的23个村369户农家乐经营业户完成“双改”工程,有效改善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现在我市正在推动新一轮的提升工程,对农家乐的厨房、卫生间等进行更高层次的提升。比如要求卫生间从室外改到室内,再进一步提升到每个房间里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努力给游客们提供更舒心的旅游度假环境。”工作人员说。
 A04—A05版 文/图 本报记者李早花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