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时评 |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任晓平 |
|

|
|
意大利神经外科医生卡纳韦罗宣布 意大利神经外科医生卡纳韦罗又成了媒体关注的对象。他宣布,已经准备好在2017年底为自幼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俄罗斯人瓦来里·斯皮里多诺夫进行“换头术”。中国哈医大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任晓平将加入手术。团队抛开伦理上的争议,这样的手术靠谱吗?这究竟是一次医学技术的突破,还是博取公众眼球的噱头? 手术背景 俄罗斯科学家甘愿接受实验 这不是卡纳韦罗第一次抛出“换头术”的设想。早在2013年,他就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阐述了自己的理论,后又于2015年在美国神经外科及整形外科医生学会年会上介绍了自己的方案,宣布俄罗斯程序员斯皮里多诺夫同意成为第一位接受手术的志愿者。然而,卡纳韦罗并没有在医学界的同行中获得足够的支持。 30岁的俄罗斯计算机科学家斯皮里多诺夫先天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肌肉停止发展,令他自小全身伤残,骨骼畸形。两年前得知卡纳韦罗正在研究头部移植手术后,他主动接触对方,表示为重生甘愿当“小白鼠”。斯皮里多诺夫表示,卡纳韦罗是医学移植领域的出色专家,跟卡纳韦罗合作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难度巨大 手术需要至少150人的团队 据美国《新闻周刊》最新报道,整个手术据称需要至少150人的医疗团队,预计需要36个小时,花费两千万美元。手术的难点在于脊髓的连接。如果一切顺利,患者将在术后处于最长4个月的人工诱导昏迷中,其间医生会刺激患者脊髓神经再连接并恢复功能。卡纳韦罗声称,患者会在一年内学会行走,并适应新身体。 美国著名神经外科医生、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阿德勒接受采访时说,从理论上讲,如果一切能按设想进行,这位俄罗斯患者能得到的最理想结果也就是美国演员里夫的水平,新身体的功能和之前没有本质的区别。里夫曾是《超人》的扮演者,因马术比赛事故而深度瘫痪,脖子以下都没有知觉。阿德勒还强调说,由于手术的复杂性,患者大脑随时可能遭受不可逆转的损伤。
质疑不断 专家表示这事不太可能成功 与阿德勒相比,更多医学专家的质疑声更为直接。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主席巴杰曾表示:“我不希望(换头术)在任何人身上进行,我不会让任何人对我进行这样的手术,有很多情况比死亡糟糕得多。” 意大利神经外科协会主席阿尔贝托·德利达雷指出,换头手术是卡纳韦罗博眼球的“狭隘捷径”。卡纳韦罗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一理论,但没有任何研究基础支撑。科学需要实验、展示结果和多次重复验证,而卡纳韦罗的理论完全没有这些,提出这种理论的结果就是吸引别人关注,“让病人排着队敲他的门”。 俄罗斯卫生部派驻下诺夫哥罗德州的首席移植医师扎盖诺夫说,换头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让被截断的神经特别是脊髓相容并复活,现有技术达不到。尤其是在脖子上,迄今世界上没有人能在颈部成功接通属于不同人的脊髓。要想换头并让头指挥新的身体,就必须在修复脊髓损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否则换了也白搭,仍是瘫痪。 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神经学主任罗伯特·拉夫说,这事不太可能成功。他认为,换头距离实现还有几个世纪的时间,而不是几年。
期待突破 这项研究非常敏感 但并非医学“禁区” 任晓平,现职是哈医大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他作为哈医大的引进人才,在2012年从美国回到了家乡哈尔滨。在十多年前,任晓平就成功设计和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异体复合组织移植临床前动物模型,随后参与完成了人类第一例成功的异体手移植手术。 有着这些经历,所以挑战异体复合组织的最后一关——头颅移植,任晓平将头颅移植取名为“异体头身重建术”。任晓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异体头身重建术”将会对未来医学的发展起到积极正向推动效果。但是他也承认,这项研究是非常敏感的话题,而且在学术界也存在争议,但是却并非一个“禁区”。 任晓平今年一月成功为猴子进行了换头手术。卡纳韦罗说:“猴子完全挺过了手术,没有遭受神经损伤。”他还说,出于伦理方面的考虑,研究人员只让这只猴子在手术后活了20个小时。 这种以往只在神话中出现的“换头”,要想成功实现,面临诸多难题要攻克。但是,这些技术上的问题,在卡纳韦罗和任晓平看来,并非不能攻克的。他们彼此需要,彼此互补。卡纳韦罗看中的是任晓平在异体复合组织移植上的丰富经验,而任晓平认为,卡纳韦罗的创意方案——电刺激促使神经细胞再生,也是让换头成功的一大突破。 本报综合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