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时评 |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张藜名作 张藜一生共创作歌词千余首,收入他作品的唱片和盒带600多种,为三十多部电视连续刷的主题歌和插曲写作歌词。他与乔羽、闫肃被誉为当代词坛的三驾马车。被人们广泛熟知的就有—— 《红太阳照边疆》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 《党的光辉照延边》 《我和我的祖国》 《亚洲雄风》 《篱笆女人狗》 《辘轳女人井》 《鼓浪屿之波》 《不白活一回》 《苦篱笆》 《女人不是月亮》 《半边楼》 《苦乐年华》 《情债》 《山不转水转》 《小英雄哪吒》等等。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当年一曲《亚洲雄风》响彻世界,而充满着力量的歌词让当时所有人都可以哼唱出声。5月9日,创作了“雄风”歌词的词作家张藜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据悉,张藜先生的追悼会将于5月15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音乐作品家喻户晓 张藜是辽宁大连人,1948年考上东北鲁迅文艺学院,走上艺术道路,后进入吉林省歌舞剧院工作。 1978年张藜调到中央民族乐团工作,由此迎来了自己创作的高峰。张藜与作曲家徐沛东合作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篱笆墙的影子》。1989年11月,张藜和徐沛东合作为迎接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的召开创作歌曲《亚洲雄风》,其中歌词“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激昂奋发,家喻户晓。 张藜治丧委员会负责人赵晓明告诉媒体,因多种疾病并发症,张藜于5月9日12时52分在北京复兴医院去世,追悼会将于5月15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张藜这两年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但包括其夫人杨阜兰在内的家人一直都很低调,所以才没有对外透露过多的消息。 《人民音乐》主编、著名乐评人金兆钧回忆说,张藜生前腿脚不好,这两年身体状况也越来越不好,之前他曾联系张藜家人,想去医院探望老爷子,但张藜的家人都非常低调,表示不希望大家去。 除了15日的追悼会,治丧委员会计划展开其他的纪念活动,并且正在整理一些张藜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歌词、文稿。 据了解,其中有一部音乐剧叫《爱不失约》,一共20集、104首歌,此前从未公开发表过。金兆钧说,张藜一辈子唯一的遗憾就是想做一部音乐剧,剧本都想好了,“这是他一辈子的梦想。” 徐沛东韦唯等悼念 作曲家徐沛东跟张藜是忘年交,5月10日徐沛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张藜生病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还是感觉走得很突然,他的离开是中国文坛尤其是音乐文学界的一大损失。 徐沛东说,张藜老先生受了一辈子的苦,他在生活积累上有很深刻的认识。所以在音乐文学创作方面,可以说他开创了改革开放时期的一个新的歌词模式,因为他有很深的生活功底,所以他的作品很容易被老百姓接受。 《亚洲雄风》原唱者韦唯发微博悼念:“张藜老师一路走好,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容存,挥泪忆深情。《亚洲雄风》为在天堂的您再次歌唱。” 曾与张藜合作过的作曲家许镜清也感慨:“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合作,创作不下50首作品。他的词作构思独特,离曲能诵,谱曲能唱,朗朗上口,既新颖又富有生活气息,令人耳目一新。唉,生命有限,张藜先生已驾鹤西去,愿他一路走好。” 本报综合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