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潍坊学院南门附近,隔离桩间仅够一辆电动车通过,其他的电动车只能在机动车道内等候。 |
|

|
|
交警部门回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人行道隔离桩是保障行人安全的设施,近日有市民反映,城区人行道隔离桩间距标准不一,有的隔离桩间距太小,电动车难以通过,还需绕路。对此,市民呼吁有关部门是否能统一标准。 隔离桩间距不一 5月18日,家住高新区状元府小区的刘女士反映,在东风东街潍坊学院南门附近的一处人行道隔离桩设置间距偏小,她觉得不太合理。 记者赶到现场看到,这处人行道大部分隔离桩间距在50厘米左右,只有中间两个隔离桩的间距稍大,一次仅能通过一辆电动车,在后方等候的电动车占用了机动车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当天上午,记者走访了城区多条主要干道发现,城区大部分人行道隔离桩一般都是开一个“大口”,其他桩之间只能通过路人。但有的路段隔离桩间距设置不一,在和平路小商品城西侧,人流量非常大,一处隔离桩间距设置较宽,大约有一米多,电动三轮车也能轻松通过。 “之前间距也很小,但是后来有关部门给重新调整的,因为这边很多进货的,人流量非常大,就不必再绕路通过了。”在小商品城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 为图方便搞破坏 在和平路小商品城北侧,有三根隔离桩已经“消失”,底部有明显撬动的痕迹。“间距再小,也不能图自己的方便随意损坏公共财产。”在附近开店的陈先生说,这里隔离桩之前都是完整的,只是前几个月发现被人撬走了,本来只能过路人,现在电动车都能通过。 在潍县中路与胜利东街交叉口北侧,十几根隔离桩经过长时间的使用,颜色都有些脱落,但其中有三根隔离桩颜色格外“新鲜”,像是刚被装上的。走近一看,隔离桩与地面固定的铁板翘起了大约10厘米,铁板有些扭曲变形,似乎是被人用工具破坏的。 有市民表示,安装人行道隔离护栏能保障行人安全,但是也希望有的地方能考虑实际情况,适当“开口”,因为有的地方绕道实在很不方便,上下班人流量大的时候,电动车、行人都挤在了一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据人流车辆设定 5月18日上午,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潍坊交警支队设施大队。“国家对人行道隔离桩间距的设置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隔离桩间距较大是因为考虑到附近小区众多或者人流量比较大,比如小商品城,很多骑着电动车或者三轮车进货的,所以把间距适当调大。”工作人员表示,考虑到安全问题,不能“一刀切”都“开大口”。 “如果把所有的隔离桩都‘开大口’,有的骑电动车的市民会看到人行道没有障碍了,不减速通过,也会增加安全隐患。在设置隔离桩间距时,我们会就附近的交通、人流、车辆等实际情况来定。”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有市民对哪处隔离桩设置有所建议,欢迎联系交警部门,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文/图 本报记者 殷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