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大观华夏·综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城事
 
标题导航
“李鬼”为何屡打不止
首颗量子卫星今年7月发射
四名蒙面男子开枪扫射村民
郑州“1号车牌”
2016年05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鬼”为何屡打不止
  CFP供图



四年来400多所虚假大学被曝光
  距高考还有半个月,民间机构“上大学网”再次公布了第五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73所虚假大学被曝光。自2013年以来,该机构已累计公布5批共400多所虚假大学。记者调查发现,前四批公布的300多所虚假大学中,只有4所网址还能打开,说明多数虚假大学已被打掉。一年间,缘何又冒出这么多虚假大学?
回顾 73所虚假大学现身
  2013年6月26日和7月23日、2014年7月14日、2015年6月25日,上大学网已经“挖”出4批328所虚假大学,这些不具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伪造售卖虚假学历文凭证书、涉嫌非法招生或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被曝光后,避免了许多高考生上当受骗。
  “去年高考结束至今,不断收到网友举报和提供线索。”上大学网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大学网专家团队历经2个月的调查取证,再次曝光73所虚假大学。
  “这些虚假大学无论从校名还是网站都是虚假的”。上大学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布的名单是经过大量的检索、反复推敲确认得出的。这些虚假大学是以制造假大学网站来进行欺诈,根本没有注册,没有师资,其性质就是网络诈骗,和网络电信诈骗、金融诈骗一样。
升级 欺骗手段不断翻新
  与之前相比,虚假大学的欺骗手段一直在不断升级,还有很多具备校舍、招生教学资格但没办学资质的非学历培训机构,家长与学生实地考察后,觉得应该是靠谱的,但入学后多数会被各种原因劝退离校,造成经济损失。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假大学包装技巧也越来越巧妙,不仅具有假的学校官网,自带“学历验证”功能,还推出配套的假“第三方认证网站”及假“学历认证网站”。通过这些同样虚假的学历认证网站查询学历,更容易使考生与家长上当受骗。据了解,假大学官网的制作也趋于流水化,同一套代码几分钟即可搭建出几百所大学的官网,更让人无法验证真伪。
  对此,专家提醒高考考生及家长,在报考前,一定要抱着审慎的态度填报志愿。首先,要认真研读学校发放的报考指导资料,注意甄别高校招生全程,不要轻信其他渠道,甚至是电话、手机短信发来的高校资料或是相关通知书;其次,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院校官方网站,域名后缀一般为“.edu”,而“野鸡大学”多为用于工商金融企业的“.com”等其他后缀。同时,有些“野鸡大学”会在“.com”前加入“-edu”,蒙骗考生、家长;再次,虚假大学官网页面多抄袭正规大学页面,不会定期更新,总伴随“在线咨询”的弹窗。
受害者 多数为低学历人群
  记者调查发现,虚假大学的受害者,大致分为三种人群:低分落榜但很想上大学的高考生或家长;因学历门槛在报考、评职称、升迁、福利待遇等方面受限的在职或求职者;能力不够学历来凑、心存侥幸、虚荣心较强的低学历人员三大群体。
  这三种人群中又可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完全分辨不清正规高校和虚假大学,但他们相信“花钱可以买文凭买学历”一定是潜规则,稀里糊涂上当受骗了;另一类则是“明知故犯”,他们很清楚这些学校和文凭证书是假的,但因为报考、升职、考核、入户等利益驱使,使得他们“花钱买假”,沦为虚假大学造假利益链条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他们和造假者是“一丘之貉”。很多侥幸得逞者,不仅不举报不投案,反而口口相传,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虚假大学的泛滥。
措施 监管部门主动作为
  在愈演愈烈的招生战役中,横在学生和家长面前的“招生陷阱”越来越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上当受骗。
  部分地方教育部门也提醒考生以及家长提高警惕,注意查证和分辨学校资质,这样的温馨提示非常必要,但学生和家长不可能每个人都有这种辨别意识和查证能力。因此,要根治“野鸡大学”,不能仅仅局限于通过媒体发布公告,还需要教育、公安、工商、通信、网信等政府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主动作为,对活跃在互联网上的“野鸡大学”网站进行专门清理,严厉打击和查处一批违法人员,提高制假售假者的犯罪成本。
  同时还要加大公开曝光和有奖举报力度,凡是发现虚假大学在网上或网下有活动的痕迹,要顺藤摸瓜,果断出击,形成人人喊打、无处可藏的高压态势。
  今年高考在即,高校招生战役也即将打响,如何让各种成绩等次的学生都能够进入自己比较满意的学校深造,是招生市场纯净与否的关键。要保证招生市场的纯净,就必须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线上线下的虚假广告,真真切切地让考生和家长看到“货真价实”的招生宣传。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政府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才能让虚假大学没有存在的机会与土壤。

新闻观察 走出“学历崇拜”的“围城”
  虚假大学的根本问题是学历造假问题,而假学历现象又和我国对学历的盲目崇拜有关,学历是求职的敲门砖,有人没有这块砖,就想方设法去弄一块假的,换句话说,有了需求才会有市场。
  我国历来对教育极为重视,从小我们就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道理。诚然,多多学习知识没有错,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学历就是知识的代表,只要有高学历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找到好的工作,过上富足生活,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就容易实现。因此,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有个高学历,而不是脚踏实地地去学习有用的知识,当学习过于功利化的时候,必然会带来学历造假的恶果。
  事实上,“学历崇拜”的主要原因就是用人单位过于看重学历,这也直接导致了学历造假现象的存在。那么,如何走出“学历崇拜”的“围城”呢?首先,要引导求学者不要躺在“虚名美誉的功劳簿”上,一定要对学历进行理性认识,清晰认知自我,坚持爱好而不是总为“面子”;其次,家长也应该在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上保持理性,不见得把孩子推到山顶才会看到最美的风景;再次,不要让用人单位夹在“学历的门缝里看人”更是关键,高学历不见得就是高学问,高能力,学历低也不见得没能力,没知识。那么,如何人尽其才?当然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便知分晓。
◎相关新闻 美办“野鸡大学”查黑中介
  近日,美国国土安全部钓鱼执法,设立野鸡大学——北新泽西大学,以引诱不法中介上门,并由此连查22所黑中介。经查证,涉案的报名学生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配合调查后将面临遣返。
  为打击签证造假,美国国土安全部实行“钓鱼执法”,派卧底探员在新泽西州办了一所“野鸡大学”北新泽西大学,以引诱不法中介上门。
  布局两年多后,警方日前在多个州实行联合抓捕行动,将22个黑中介“一窝端”。这些黑中介两年多来累计为1000多名国际学生挂靠学校、获取签证。
  经调查,目前共有1076名学生涉及此案中,调查人员称,除了收取学生的手续费之外,中介还从伪装成学校员工的特警处收取回扣。每招募一名学生就能收到1200到4000美元的佣金。
  美国检察官菲什曼表示,涉案的1000多名国际学生已全部被跟踪调查,并将取消其学生签证,他们可能被遣返,但不会被起诉。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