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水灾兵祸接踵至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新高考
 
标题导航
洪涝交加城乡尽成泽国
2016年05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洪涝交加城乡尽成泽国
  潍河铁路桥梁被冲毁。
  潍县名绅丁叔言。
  民国《寿光县志》有关水灾的记载。



  这次洪涝灾害,波及潍县、昌邑、安丘、寿光、高密、平度、掖县等十数县。“田园庐舍,均成泽国”,“觅户寻子,嗷嗷待命”,“纷纷难民,捞尸扶伤,凄惨景象,真有耳不忍闻,目不忍睹者”……当时报端类似描述比比皆是,有媒体报道:“见铁路两旁皆成泽国,老幼妇女,呼号惨怛之声,直触于耳”,采访者生出“民其何以为生”之叹。

洪水没过城腰 死者难以计数
  对于潍县城及各关厢受灾情况,于沅伯记道:“1914年白浪河大水是近百年来罕见的,它给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灾难。据说死亡者有男女、老幼约十二三人,房屋倒塌无数。”
  据《申报》报道,潍县“房屋为水所淹及坍倒者数百所,溺毙之人为数必众”。水灾中遇难人数难以统计,该报调查,“最甚者潍县坝崖一隅,淹毙三百余名”。
  潍县城之所以遭此大灾,丁叔言考证:“城东白狼河,值夏季雨期,辄有水患。盖西南多山埠,山水入河流北来,至城关间,为城垣及东关围墙所限,宣泄不及,故每溢而为灾。郑板桥先生碑记‘水涨城腰’云云,可见乾隆时为患已深。”
  白狼河即白浪河。“水涨城腰”之说,见于郑板桥乾隆年间在潍县知县任上所撰《修城记》。《修城记》刻石为碑,俗称“水涨城腰碑”,原嵌在潍县城墙上,后坠落而毁,现仅存拓本,其中有“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四日,白狼河水涨,齐城腰”之载。
  雍正八年为1730年。时隔170多年,水涨城腰之状再次出现。有资料称,“南门外一望皆水,该处天主教堂露出水面近数英尺,主教及教士数人避居最高楼上”。
  潍县城墙高10多米,在潍县城东南炮台南侧不远的潍县天主教堂,尖塔高出东南炮台。如此算来,大水肯定没过了城墙的一半。
洪水稍退之后,人们发现,白浪河水冲来的浮柴——水面漂流的柴草杂物,挂到了东关部分城门的顶端。
  丁叔言回忆,奶奶曾告诉他,他出生那年发了一次大洪水,二十多年来没有大水灾。
  据《申报》调查,“潍县之白狼河,自清嘉庆年间曾为巨灾一次,至今有百余年,未至汜滥若是”。
  潍县农村受灾情况,缺少历史记载。从《申报》的零星报道中,亦可窥见一斑。
  潍县境内白浪河、潍河、虞河、小于河等大小河流,到处决口,农田被淹,庄稼冲毁,家畜冲跑。农村宅院,土屋土墙居多,水泡洪击,大多坍塌。
  《申报》援引潍县官方初步调查,“农村地区,数十村庄被淹没,溺死者难以计数。城西辛庄村百余户,房屋全部冲塌,一户不剩”,“杨家庄一村淹毙一百七十余名”。
  有客于9月11日从济南乘火车东行,快到潍县城时,火车突然停驻。原来,前面的白浪河铁路桥被水冲坏。
  旅客们只好下车,先进城暂住,再设法前行。该客一路泥水来到城关,寻找客栈,结果一处也找不到,“徒见纷纷难民,捞尸扶伤,凄惨景象,真有耳不忍闻,目不忍睹者”。

霹雳震塌狱墙 犯人趁机逃脱
  昌邑的灾情,与潍县相差无几。
  潍河由南而北,纵贯昌邑全境,蜿蜒百余里,从昌邑东北部流入大海。潍河两岸皆系沙土淤成,并无坚固堤坝。河道忽向东折,忽向西转,弯弯曲曲,找不到超过三华里的直道。及近海口,河身呈扇形散开。入海口处,经年淤土渐渐积高。每逢夏秋之交,淫雨盛行,上游来水横冲直下,下游难以容纳,又因淤积不能畅行,导致两岸决口,河水横溢,成为沿河百姓心头大患。
  连日大雨滂沱,五昼夜没有停息。潍河水陡涨,大水溢出岸外,横冲直撞。“自城南十余里,北至沿海各村计三十余里,水势汪洋,冲坏田舍禾稼无算,村落之被祸者现已有一百五十余村”。
  水涨之时,昌邑县知事王同海同样采用当时城池防洪之法,关城门,用土堵。县城东门外的水位,最高时接近两米。
  河洪加雨水,境内底洼之处一片汪洋,已成泽国;地势高处,即将成熟的谷子、高粱虽没有完全淹没,但连续阴雨,谷穗、高粱穗都生了芽。
  9月中旬的一天夜里,突然风雨交作,霹雳大震,“田闾禾稼多扑倒于地”。昌邑城内,监狱的后墙被震塌,一看守受伤,四个犯人趁机逃脱。王同海得知,立即派役缉捕。
  据记载,1911年夏季,潍河决口13处。南北70多里、东西40多里的范围被淹,冲毁房舍10万多间。仅仅才过了三年,灾区元气尚未恢复,又罹此难。
  这次潍河决口,也达10多处,包括久远埠堤、吴家曼堤、红崖堤、横堤等。
  9月3日,位于饮马镇内的潍河久远埠西南堤决口。9月8日,洪水又将决口冲宽,决堤达三四里。潍河东岸的久远埠村,水深处达两米,房屋倒塌无数,秋禾漂没霉烂。9月4日、9月9日,县城以北的潍河吴家曼堤坝两次决口。红崖堤、横堤均决口五六里。
  当地有谣:“开了红崖口,昌邑潍县跟着走;开了吴家曼,昌邑潍县去一半”。潍河下游堤坝决口,不仅昌邑受灾,潍县东北部地区也跟着遭难。
  史料记载,昌邑“四乡人民觅户寻子,嗷嗷待命者有数万余人之多”,倒塌房屋、淹毙人命,一时难以统计。

铁路桥梁冲毁 盐田全部被淹
  

  周围其它各县,也悉数遭灾。
  民国《安邱新志》载,这年秋“大水,潍、汶皆溢,庐舍田禾,漂没无算”。
  大雨倾泻八天九夜,流经安丘的汶河、潍河、渠河等,于9月8日洪水暴涨,泛滥成灾,“人畜死亡不计其数,黎民啼饥号寒,无家可归”。
  洪灾之后,土匪蜂起作乱。安丘一些学堂停课后,准备复学。学生多是富家子弟,害怕土匪绑票,迟迟不肯入学。
  民国《高密县志》载,“大雨,潍河决口,城子村倒塌房屋160间,灾民四处逃荒要饭”。
  这次决口,发生在9月11日夜半。大雨如瓢泼,城子村不少村民尚未入睡,性命侥幸得保。但全村300多户被冲走粮食25万斤,牲畜大部被淹死。住、食全无,村民只好逃荒要饭,其中3户卖掉儿女,17户外流东北。
  《申报》报道,高密蔡家庄一带,被洪水冲淹数十里。
  受潍河洪水之害的还有诸城。9月8日,潍河诸城段决口数处,“涝死庄稼,墙倒屋塌,潍河两岸一片汪洋,两天方消”。
  胶济铁路潍河铁路桥也被洪水冲毁,第五、六号桥墩损坏,铁制桥梁坠落。铁路路基被冲毁六七处,由青岛向西行者,只能到胶县或高密车站下车,再想办法。
  《申报》报道,有从胶县到潍县者,“见铁路两旁皆成泽国,老幼妇女,呼号惨怛之声,直触于耳”,“潍县之东电报、铁路、邮函之交通均断”。
  民国《寿光县志》载,“大雨,谷禾在野霉烂。弥水决寒桥百余丈,海水溢羊角沟,损船百余艘”。
  弥河寿光寒桥段决口将近一华里,杨庄、纸房村被席卷一空,该处化为河道。
  8月30日,寿光北部发生大海潮。9至1l级东北风持续2天,海潮潮位达到6.22米,盐田全部被潮水所淹,羊角沟码头的100多艘商船遭毁。 刘愉 孙超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