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军从龙口登陆后,呈扇形向内地进发,平度、昌邑、潍县境内,均可发现日兵的踪迹。日军的作战目标为青岛,从平度及昌邑西境向南进击,当在情理之中。然而他们却西渡潍河,穿越昌邑东境,进入潍县地域,过寒亭,直奔潍县城及坊子方向,其目的不言自明——侵占胶济线重地潍县车站,作为继续西侵的跳板。日军阴谋显露,袁世凯政府却不断妥协。
潍县居民外逃 官府强令拦阻 1914年9月6日,日军骑兵经过潍县。因为持续阴雨,沿途积水不断,道路泥泞,骑兵部队从龙口到潍县,走了整整四天。 9月8日,“有毫无纪律之日军一千余人,强占人民住屋,放枪示威,志在抢掠”。 有报道称,“日兵登岸者以龙口等处为最多,如掖县、太平湾、虎头崖、石虎嘴、昌邑之潍河口等处,亦皆有日兵之踪迹。掖县城外驻有日兵若干,沙河镇、平度之潍埠、新河系烟潍间通行之路线,现闻有日兵纷纷西行,其意闻欲直取坊子也,并闻其前锋已至昌、潍间之某镇”。 《大陆报》刊登9月10日发自青岛的消息:“淫雨大阻日军之进行,潍县、胶州间之铁道纵可设法为用,藉达青岛究非易办之事。轨道桥梁不为洪水所坏,即为炸弹所裂,纵事修补,繁难可知。” 日军陆续从潍县境内经过,一路骚扰,加之各种谣言哄传,潍县城绅商携眷带财,纷纷赴外地躲避,赶往济南的最多。 大户一动,老百姓愈加惶恐。为稳定人心,维持地方秩序,潍县知事张汝钧得到第五师师长张树元支持,下令禁止居民外迁。 9月11日,潍县车站贴出告示,严禁当地居民无故迁往他地。车站内,巡警对于全家乘火车西行者,一概进行拦阻,声言“不准男丁出境”。此后,潍县城内刮起的迁避风潮逐渐平息,人心稍安。 还是9月11日,30多名德国兵从潍县车站下车,分乘手摇车赶往青岛。他们由津浦路乘火车转到胶济路,“大半乃由蒙古南下者”。 此前,跨越白浪河、潍河的两座铁路桥梁被大水冲坏,白浪河铁桥不久修复,潍河大桥修复尚待时日,潍县以东铁道路基数处冲毁,也没有完全修竣,火车向东只能开到潍县。 也是这天,日军所派人员到达潍县城,赶赴潍县公署。有记者分析,“潍县为登莱之咽喉,自欧洲战祸波及青岛,风声鹤唳,一日数惊,近日以来,纷传日兵将夺取潍县德人之煤矿,并占据胶济铁路,人心未免惊惶”。日本人到潍,“想必有交涉事件发生也”。 在此前后,潍县公署贴出告示,晓谕广大居民,发现交战国人员来潍居住、收买地图、搜集情报及旅行者,一律向县署报告。 日本人到潍县公署,极有可能是交涉日军过潍及相关事宜。
德人要求保护 日方步步紧逼 日军突然登陆,胶济铁路沿线及坊子、黉山两处煤矿的200多名德国人没来得及撤走。他们一直由中国军警保护,德军并没有在铁路沿线及两矿驻兵。 9月7日,胶澳总督瓦德克交代德国驻济南代理领事石同,向山东督军靳云鹏、巡按使蔡儒楷交涉,声明铁路沿线及坊子、黉山煤矿德国人的生命财产,中国应担负保护之责;两矿共有华工600多人,如果因战事停工,恐怕引起暴动,也请中方设法防范。 此事关系重大,靳云鹏、蔡儒楷一面向胶济沿线地区增派兵士,加强保护;一面发电北京,报告政事堂。 政事堂是袁世凯的一大发明。1914年5月,专治独裁的袁世凯将国务院改为政事堂,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政事堂设于总统府,直接隶属于大总统,成为总统府的办事机构,国务卿徐世昌只听命于大总统。 靳云鹏、蔡儒楷建议,此事应由高层与日、英两国商明。两人提出,铁路沿线及坊子、黉山两矿没有德军驻守,此处不应该视为交战地区;这些德国职员并无抵抗和作战行为,亦不应当作为战斗人员对待。日、英两国如果要处置此问题,可以通过交涉商办,不必派兵攻击。 徐世昌接到山东的报告,马上请示袁世凯。9月8日,徐世昌以政事堂的名义,将靳云鹏、蔡儒楷的电报批转外交部办理。 此事如何处理,尚且不知。9月8日晚些时候,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来到外交部,询问胶济铁路及沿线矿山的管理问题。 日置益问:“听说德国拟将山东煤油矿、炭矿让给美国人承办,不知确否。” 外交总长孙宝琦回道:“外交部并未闻有此说,想系谣传之误。本总长确记德国在山东并无经营煤油矿之事,除坊子、黉山两处炭矿已从事开掘外,在金岭镇地方尚有铁矿一所,虽归德国开掘,而今尚未着手经营。” 日置益又问:“还有一说,德国拟将胶济铁路让给某中立国。” 孙宝琦答道:“据德国人讲,原打算如此办理,只是尚未最后决定。” 日置益再问:“该铁路系中、德合资建设者,即或德国拟让给某中立国,想必非经中国政府承认不可。” 孙宝琦道:“据情理而言,自必经中国政府承认不可。”
日兵经潍东进 百姓一片恐慌 连日来,日军冒雨蹚水,在泥泞中围向青岛。 9月13日,又有部分日军经过潍县,“虐待居民,铺户不得已闭市”。 不久,山东督军靳云鹏奉中央政府命令,将潍县以东的中国军队全部撤走,只留下警察负责当地治安。 数天之前,外交部还对日方表示,中国军队“万难撤退”。在日本人的威逼之下,袁世凯政府又妥协了。 因黄县、烟台等处党人起事的传言不断,靳云鹏不得不防,所以将此地区的部分军队改为巡警。 一批批官军向西撤走,过境日军骚扰不已,各种消息不断传来,潍县城居民恐慌又起。 消息一:“虽有大水,仍有轻装之日兵一小队向前进发。现料日兵不由潍县进攻,而将拆毁高密或胶州之铁路。大约将注重胶州一地,然后将严行封锁青岛陆地之交通”。 消息二:“攻击青岛之野炮似尚未由龙口登岸,登岸之后势必先须修桥铺路,然后方能运至铁道线所在,日军或就在莱州附近之地建筑轨道,直达潍县”。 消息三:“日本陆军对于青岛原分三路进攻,一、李村、蓝村,二、高密,三、潍县之坊子”,“第三路以昌邑城为根据地,前哨已至潍县之寒亭镇,距坊子尚有五十余里。潍县、高密之间并无德军防守,日兵到时自可唾手可得胶济路之中段”。 消息四:“即墨有日兵六千,尚有二千派往高密,现在途中。此外如昌邑亦到六百人,但此当前往坊子”。 消息五:“日兵或将占据潍县之铁路,然胶州青岛间之轨道仅亦为大水冲毁,段非一日或一星期所能修竣也”。 诸如此类的消息,来源不一。有的是他人转述,有的是分析猜测,有的难免捕风捉影。但无可置疑的是,日军从各处不断向铁路附近及青岛方向集中。 交战区内各县中国驻军撤走后,现有的警察数量太少,难以担负起治安保卫之责。不久,靳云鹏又将未改编为陆军的巡防营,择优编为警察队,派往交战区内各县。 孙超 刘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