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上旬,日军山田支队占据黄县、掖县、平度、胶县,直抵即墨;后续主力沿掖县、平度向即墨推进……日德大战在即,潍县作为前沿防守的大本营和指挥中枢,其地位显得日趋重要。外交交涉、粮秣储备、逃兵防堵、伤员救护、治安保卫,诸事均须未雨绸缪,周密部署。靠近战地、日军必经的高密、昌邑、诸城、胶县、即墨等地,尤须早谋万全之策。 各路人马入潍 迅速展开工作 1914年9月13日,外交部特派交涉员高逸到达潍县。 高逸为清末早期留日学生,1907年任大清帝国驻日调查学务委员,熟谙对日交涉。他于9月6日抵济南,本打算8日赴潍县,因胶济铁路济南至潍县部分区段暂停通车,只好等火车恢复正常运行后启程。 高逸到达潍县城,先后与第五师师长张树元、潍县知事张汝钧接洽,了解情况。 到了一线,高逸才感到工作的困难。日军将沙河至昌邑间长达百里的电线割断,昌邑电报支局报废;潍县以东电信已绝,铁路交通中断。胶县、高密、昌邑等地的消息,只能靠快马传送。洪水汪洋,道路隔绝,邮件等又须经日军检查,传递消息极为缓慢。 赶来潍县坐镇的,还有中央特派员、陆军中将蒋廷梓。蒋廷梓,字仲材,北洋陆军炮队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袁世凯手下的亲信之一,为统率办事处第一所主任。 在蒋廷梓的统筹之下,高逸与张树元、张汝钧磋商,采取措施,应对青岛开战后的局势。 其一,设立筹备所。动员潍县城绅商筹集大洋一万元,用以购备粮食、禽畜、蔬菜、草料等物品。 其二,设立调查所。派员赴各乡进行调查,将各乡粮食、马匹、大车、草料等情况大致摸清,登记造册。一旦急需,马上调配。 其三,设立会议所。如遇重要事件,紧急进行磋商、办理。召集人为潍县知事张汝钧,成员为各大绅商,地点在县公署。 此间,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吕海寰带队由青岛移驻潍县城。据说,吕海寰是在德国胶澳总督瓦德克的劝说下离开青岛的。 吕海寰到达潍县后,立即展开工作。綦策鳌请求在潍县组织红十字分会,得到吕海寰首肯,领取了会章等,开始筹办。 綦策鳌,又名鸿逵,字晓庵,高密人,毕业于登州文会馆,后任京师大学堂算学教习,并协助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编辑《尚贤堂月报》,后来回原籍。 潍县绅士、早期同盟会员郭荫汀,青岛德华大学教授于濂芳等得知后,由红十字会员宋丹庭致函吕海寰,申请组织红十字会。 不久前,德华大学因战事即临而停课,于濂芳暂回原籍。离开青岛之前,他携儿女拍照留念,在照片背面题诗:“十年不看故园花,回首沧桑空自嗟。岂有文章传海外,偏留姓字到天涯。书中日月消愁绪,镜里容颜老岁华。儿女牵衣频问我,年来何事不归家?” 陆军部特派员陈干奉命调查胶东防务,抵达昌邑老家后,被大水所困,滞留10多天,不能东去。
日军欲占铁路 德人暂交中方 青岛战事日益临近,探悉日军将要占据胶济铁路的消息,华德铁路公司通过非官方渠道,找到日本人商谈,企图保住潍县至胶州铁路的运营权。 日本人开出四个条件:1、潍县到胶州每日开车次数由日本规定;2、不准转运军需品;3、不得递送来往信件;4、旅客货物应由日本派员检查。如果德方答应,即允诺不占据胶潍间铁路,并视该铁路为私人所有,准其照常营业。据说华德铁路公司答应照办。 日军占据胶济铁路的理由是,华德铁路公司系德国国有公司,日本对德国宣战,对敌对国国家管理运营的铁路,当然要占据。如果承认华德铁路公司是私营公司,因交战国对私有财产有保护之责,日本则不得占据胶济铁路。 这项协议,没有真正履行。最终德国人决定,除青岛附近的铁路外,大部分暂时移交中方管理运营。原本胶济铁路为中德合资经营,但中方股份微乎其微。近10年来,胶济铁路一直由德国人管理和运营,中方派军警负责行车及沿线的警备和治安。 这段时间,火车上旅客极少,往来济南、潍县的,大多是政府、军警、红十字会等方面的公务人员。旅客少,中方只能赔本运营。 山东巡按使蔡儒楷将此况报告交通部,得到答复,经费暂时由交通部垫付,以后由财政部拨还;将铁路划分为四个区段,经费按区段分配。第一区段:胶州至高密;第二区段:高密至丈岭;第三区段:丈岭至潍县;第四区段:潍县至济南。 铁路经费之所以如此分配,是因为受即将到来的战事影响,铁路不可能正常开通,只能是分区段运行。这样,铁路经费只能“实报实销”,开通哪一区段,向哪一区段拨付资金。 此前,高密以西火车已经停运,潍县至高密部分区段可以通行,且时停时开。鉴于当时情况,蔡儒楷向交通部申请,暂开通第四区段——潍县至济南段。
居潍德方人员 陆续西迁济南 德国胶澳总督瓦德克曾要求中方负责对胶济沿线及坊子、黉山两矿德国人生命财产的保护。为此,山东督军靳云鹏进一步加强了胶济铁路的警备,各车站增加军力,火车上也加派警力,随车巡查。与此同时,派出两名旅长,对铁路沿线各警备地区进行巡视。 据说,大总统袁世凯特别拨发大洋两万元,犒赏潍县等处官兵。 对于坊子、黉山两处煤矿,靳云鹏是否派兵,难以考证。到了9月中旬,从青岛迁往坊子的华德矿务公司总部,又西迁张店。华德铁路公司总部,则直接从青岛迁至张店;稍后,又离开张店,前往济南。 坊子煤矿暂且维持照常生产,只是因为矿井内水较多,采煤量有所减少,在坊子的德国职工家属均已迁走。 日军调兵遣将准备围攻青岛;德军积极备战,死守胶澳。潍县以东地区人民遭受祸殃。 9月15日,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发出照会,抗议日军在山东“发行纸币及毁伤米稻、虐待居民”。 就在同一天,又有大队日军从潍县境内通过,“居民损失不赀”。 此间,日德双方非作战人员也牵入其中。 有报纸刊文称,华德矿务公司稽查人员、德国人赫明德,从坊子临时驻地赶往胶县,被日军捕去;坊子车站站长、德国人奥力仕,被日军拘捕,不久释放。 又有报道说,济南省城日华公司的两个日本经理装扮成中国人,乘火车到高密,被在此的德国稽查人员识破拘获,带回青岛。 日军在青岛外围驻扎,之前山东省公署派往胶县、诸城、昌邑、即墨等地的中立委员,阻于途中。庐绍鸿、褚德芬、徐鼎元等,因为“沿途有外兵驻守,不得前进”,只好回返。 山东当局开始预测,开战范围必不出青岛,所以在即墨、高密设立了两处中立事务分所。随着情况的变化,山东省公署又决定将两处中立事务分所移往莱阳、安丘,同时派员常驻北京,随时与中央政府中立处保持联系。 孙超 刘愉 本期图片均由刘愉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