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速读潍坊·广角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新高考
 
标题导航
17年坚守深山送光明
一盏道德明灯
同一小区一周两起坠亡
千元电费已回到电表上
2016年06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17年坚守深山送光明



电工曹永海深情守护青州杨集安村的12位老人
  本报讯 1989年,25岁的曹永海成为一名电工。自1999年包村到户之后,曹永海便与海拔800多米的青州市庙子镇杨集安村结下了渊源。这是一个“老人村”,有6户共12名留守老人居住。曹永海每天奔波15公里山路,守候着村里的12位老人,17年如一日,为老人们送去光明和希望。近日,在相继入选“潍坊好人榜”、“山东好人榜”之后,曹永海又当选中国文明网《好人365》封面人物。
  杨集安村地处青州市西南山区,海拔800多米,大山环抱,需徒步进出。村里的年轻人早已移居城市,目前只有12名留守老人居住,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69岁。这个大山里的小村落,1987年才通上电。1999年7月,供电所实行包村制。从那开始,12位老人有了共同的“儿子”,那便是负责他们村用电的曹永海。
  从供电所到杨集安村,骑摩托车走5公里公路,还要再爬山路,崎岖颠簸的土石路,曹永海慢慢地都习惯了。“在这种盘山路上骑车,我就当是坐轿,只是苦了摩托车了,几年之内就换了3辆。”曹永海笑着说。他没说的是,再往里的路摩托车根本进不去,经常是他一个人背着工具包和给老人们带的大小物品,一步步向大山深处走去。
  每次曹永海到村里,老人们都会围着他问寒问暖,在老人们的心里,这个电工“儿子”朴实憨厚,心比针细。他的工作本该很简单,维护一下供电线路、抄表、收费就可以了。但每次来到村子,他都忙得不可开交,挨家挨户串门:挑水劈柴的活抢着干,砌墙修房随叫随应,生活必需品有什么缺的,他都记在心里……每次曹永海离开时,老人们都将从山里摘的果子,地里种的地瓜、花生等塞给他,在老人们心里,曹永海比自家孩子还亲。
  “老人们不容易,孩子不在身边,他们拿我当‘儿子’,我也把他们当亲人,为他们多付出一点儿,尽一份孝心也是应该的。”年过50的曹永海笑着说。  (记者 周晓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