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城事
 
标题导航
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
“开放的山东”媒体团昨来潍
基础养老金下月提至百元
招聘得看朋友圈 安的啥心
先洗洗良心吧□ 李延枫
2016年06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招聘得看朋友圈 安的啥心
□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刚刚有个人事主管给我打电话说想加我微信,看一下我的朋友圈了解一下我。天呐!我到哪里转发几个既有深度又有内涵的内容充数比较好?默默翻了下自己朋友圈,跪了,来不及了。”6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专业大四学生黄某在朋友圈贴出自己的求职经历,引发众多热议。
    (6月16日《武汉晚报》)

  个人信息有公私之分,微信朋友圈明显属于隐私之地,用人单位如果强行介入,实在免不了越界之嫌。敢问,这么做到底是为“了解”,还是为满足“窥视欲”?据此对求职者形成的判断又能否保证客观、公正?
  老实讲,人的表现有多面性,网络行为与现实生活往往有很大出入,甚至呈现相反的状况。比如,有的人在朋友圈里“很安静”,现实当中却是活跃分子;有的人在朋友圈里不时“摇旗呐喊”,但现实中却谨言慎行、稳重端庄。想必用人单位或者招聘人员心里也清楚,“把脉”朋友圈不过是种另类的“风水学”,对了解一个人作用十分有限。其之所以明知不宜为而为之,提出这等无厘头要求,说到底还是用人双方权利不对等使然。
  或许,从旁观者的角度,可以对这种无理要求断然拒绝,但对于“有求于人”的求职者而言,有这份勇气吗?当事人黄某的反应便说明了一切——第一反应不是回绝,而是临时抱佛脚想转发几条“既有深度又有内涵”帖子充数,好对用人单位有所“交代”。可以说,正是用人单位高高在上的心态,才使得其一再过度介入求职者的隐私。
  不可否认,当前在员工权利的保护方面,很多歧视性问题并未有根本改观,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诸如只招女生等歧视行为,早已成久治不绝的顽疾,而“喝水上厕所要报告”之类的权利侵犯行为更是花样百出。可以说,求职看“朋友圈”依然是个权利边界问题,其折射出的求职者权利弱势状况,依然值得重视。
  此事的另一重启迪性意义在于,用人单位出于对求职者各方面情况能够知根知底、科学评价的诉求,通过多种途径作出全面考察,这种“精准招聘”应该成为方向和趋势。毕竟,从过往单纯看文凭、重资历,到时下开始多元化、全方位,用人单位在招聘手段和方式上更加“接地气”的创新,应该得到鼓励和期许。不过,这首先得把做好自我约束摆在最前面,切记“出新不出格”。像“硬闯朋友圈”这种怪招,就别出来难为人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