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时评 |
第03版
新高考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据新华社海南文昌6月25日电 6月25日20时,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603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94千米的椭圆轨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圆满成功。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长征七号运载能力覆盖大多数主流卫星所需的运载能力,是我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未来将成为在役主力火箭的“接班人”,肩负着长征火箭技术进步和更新换代的历史重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透露,长征七号除了完成后续既定计划的多次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外,通过一定子样的飞行考核验证后,还将具备执行载人飞船发射的能力。预计到2021年前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承担我国80%左右的发射任务。 据了解,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将于26日下午以弹道方式返回东风着陆场。 刷新多项航天纪录 ①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 长征七号作为我国目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3.5吨,是以往火箭的1.5倍。因此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大大提升中国航天的综合实力,加速创建航天强国的步伐。 ②发射占位最短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发射占位最短的火箭,为了适应海南多台风的特点,也为了未来的高密度发射准备,长征七号需要具备在发射区快速发射的能力,与以往垂直转运只运输火箭不同,长征七号采用了更大、更快的新型活动发射平台,火箭和设备是同时垂直转运,到达发射工位后不再需要测试,简单准备后就能够发射。 ③首次在海洋环境发射火箭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首次在海洋环境发射火箭,海南发射场与内陆发射场最大的不同是湿热多雨、台风频繁的海洋气候,而火箭上的许多精密仪器对外界环境是非常敏感的。因此长征七号的研发中有一个专门的攻关项目就是海南自然环境的适应技术,科研人员开展了许多试验并最终通过了严格的考核验证,所以现在长征七号具备在海南复杂气象、气候环境下全天候的发射能力。 “小七”自述 我叫“小七”,我的全名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我的身份是新一代运载火箭,满足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是我的重要使命。和家族其他兄弟相比,在身高体重、技术细节上我有哪些过人之处?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我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相信通过我的介绍,大家会对我有更深刻的了解。 我是“长腿大力士” 我生活在“长征系列”的大家族内,我出生在2016年4月,是长征家族的新一代。 我在家族里算是出了名的“大力士”。身高53.1米,腰围3.35米,我有4条“大长腿”作为助推器,这四条腿长约27米,是家族中最长的。因此,我的“力气”也是已执行任务的兄弟里面最大的,起飞总推力约720吨。相比一般中型火箭,我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3.5吨,高了将近4吨,太阳同步轨道达到5.5吨。 我在设计上拥有更多的独到之处,更容易适应新的发射环境。作为在海南新发射场发射的第一枚火箭,我要适应这里的高温、高湿、盐雾、浅层风及雷电等自然环境带来的新挑战。这些都一览无余地体现在设计上。 我是环保主义者 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火箭家族使用的常规推进剂燃烧后会产生有毒有污染的氮化物,而且制备成本也比较高。可我采用的是全液氧煤油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同时,这套绿色动力系统更具有国际范儿。 告诉大家一个可能会被忽视的小细节,通常在下达点火指令1秒钟后就能看到橙色火焰在底部出现,但是我却要在指令下达7.4秒后才会看到颜色发白的尾焰。这样的好处在于没有废的燃料排除,燃烧效率更高,也更环保。 除了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之外,我身负更加艰巨的使命,因为是按照载人航天标准设计的火箭,设计可靠性更强,未来成熟以后将成为新一代载人火箭,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 据新华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