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3版:安丘新闻·文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新高考
 
标题导航
邻居送来包子
青云湖上的激情与历险
印象李存修(二)
原来的样子
2016年06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印象李存修(二)



◎韩湘云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列飞驰的火车,前三十年作为人生第一站,主要用来成长、成熟;第二个三十年比作人生第二站,用来工作、发展;第三个三十年比作第三站,用来休闲、享受。当然能驶完第三站的人已很不易,而在第三站仍能迸发激情、不断进取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李存修先生偏偏就是其中一个。
  李存修先生,一位山东老乡,他曾在高层任职,并精通英文、熟谙地理,是真正的科班出身,其高度让人仰望。今天,岁月的历练和生活的打磨让他身上曾经的光环褪去,本性情怀,浮现无遗,愈发显得纯粹而质朴。
  李存修先生属于那种随着交往的深入而愈发让人打心里暗暗敬佩的人。他的博学多才、他的睿智机敏,他的谈笑风生、他的平易近人,无不让我们觉得有此一位朋友,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并不夸张。听李存修先生讲话,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那是一位历经沧桑之人的智慧结晶。李存修先生是一位富有的人。这里的富有不是讲有多少钱财,而是精神的富有。他的大脑就像一个宝库,里面装满了无数知识、信息与想法,他在作品中写下了大量的文字,体现一个安丘人、山东人、文化人的良知,为人类和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积极的文字和思想恰是能够改变人类和世界的力量。我是李存修先生的读者之一,从他的作品中我读出了感动:人类是充满激情的,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仿佛一个巨大磁场将我们牢牢吸引并充盈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忘记苦痛,让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
  坐而高谈阔论远不如走而海阔天空更有意义。每个人都曾有过许多热血沸腾的想法,而真正付诸实践的却又屈指可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说到不如做到。有人问登山者“为什么选择登山”的回答——因为山在那里。李存修先生踏遍青山人未老的动力正是源自这种不断挑战自我去实现梦想的精神。他奔着自己的目标而去,因为目标在那里,所以他要去,不需借口,没有理由。他坚定地选择做一位“行者”,只有将想法付诸行动,才能不断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当很多同龄人都在乐享天年的时候,他还奔波在不断追求和前行的路上。
  李存修先生喜欢与人交流,其待人的谦逊、热情,让我辈自叹弗如。他绝无对人的偏见和轻视,亲切自然,侃侃而谈,从来听不到他的一句抱怨,更多的是他对生活的感恩以及对后辈们的勉励、赞许和期望。他关心安丘文化的向前发展,也忧虑文化人才的青黄不接;他欣赏湘西女人的风情万种,也担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更好保护导致的不断湮灭。
  李存修先生是一位达观的人,心态之好非我辈所能及。席间他的爽朗笑声不断。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果然,在笑声中我们就忘记了年龄的悬殊,觉得距离拉近很多,少了拘束,多了许多共同的话题。反观周围很多人处于一种浮躁的状态。面对工作和生活时,紧锁着眉头只顾急急匆匆地低头赶路而不去抬头看天,或者傲视一切的仰着一张冷漠的脸而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于是很多人觉得无聊——工作无聊、生活无聊,很多人感叹世风日下、人情冷漠,当然也就少了许多对美丽的美好感觉和对生活的豁然感悟。
  与现在很多人都戴着面具做人,惟恐露出面具后面的真实面目相反,李存修先生在退休之后,卸下一身的荣耀,努力做回一个本真的自己。从李存修先生身上我感受到一种轮回、一次回归——生命的神圣轮回、精神的宁静回归。
  做回自己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也是生命达到的一种高境界。俗话说:地低为海,人低为王。李存修先生放低了自己,故能成就自己。人上了岁数,落叶归根的思想就更加强烈,就越想尽力为家乡做点事。他曾邀请过村里的老人共度中秋,我想他要表达的不仅是一位游子对乡邻的亲情,更是面对如飞刀般刀刀催人老的时光的一种无限珍惜;不仅是一位成功人士衣锦还乡的回馈,更是一种对羁旅生涯的深情感叹。他曾用足迹去追寻大运河,不仅体现他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更是一个知识分子对文明的抢救、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明知是一件费时耗力的难事,但他还是要去做,并且做好。
  忠于自己的人生使命,勇敢迈出第一步,不断在前进中总结反省等等,李存修先生的行为正暗合了景芝酒业一直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他身体力行地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在自己人生的履历上,书写一个刚劲有力的大大“人”字。一个用足迹丈量生命历程而今天依然在丈量着的古稀老人,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和学习吗?
  仰望星空,繁星点点在漆黑的夜幕上如宝石般闪烁,我就想,人的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
  也许,此刻的李存修先生又开启了前进的脚步,那就让我许个愿吧——愿李存修先生健康长寿、开心快乐,愿他与我们景芝酒业的友谊之路越走越宽广。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