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早期中共党员王翔千、王尽美、邓恩铭在青州积极开展活动,青州的党团组织发展迅速,省、区会议及干部培训班多次在青州召开,这里一度成为益都、寿光、临淄、广饶、临朐、昌乐六县的党团革命活动中心。东圣水和东朱鹿村,当年被誉为青州“小莫斯科”。 王尽美等来指导 奠定组织建立基础 1922年10月,山东最早的共产党人之一王翔千从济南来到青州,以省立十中教员身份为掩护,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活动。 课余时间,王翔千组织学生编演新戏,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推荐马克思主义书籍和《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在学生中培养积极分子。1922年冬,王翔千介绍李耘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刘俊才、王元昌、赵文秀等7人也相继入团,成立团小组。1923年春,王翔千回济南工作,其弟王振千接手他的工作。 1923年,邓恩铭经常利用舅父在益都任知事的方便,在青州学生中活动,创办了《学生联合会》会刊。 1924年4月,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先后来到青州,指导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支部,刘俊才担任支部干事长,团员有10多人,隶属济南团地委。8月,团中央“批准山东青州成立特别支部,归中央直辖”,支部书记为王元昌,支部仍设在省立十中,通讯代号“昌化”。在这期间,王尽美第二次来青州,在省立十中做了旅欧考察报告。 团支部积极开展革命活动。青州东益火柴公司招收了大量青年徒工,他们每天工作达14个小时,月薪仅15枚铜元,300人同住一宿舍,又脏又臭。1924年11月,团青州特支派团员去东益火柴公司,向青年工人宣讲革命道理,鼓动他们进行斗争。由此,青年工人经常自发组织罢工和抗议活动,给资本家以打击。 到这年冬天,王元昌、赵文秀、李春荣等团员转为共产党员,成为青州当地的第一批党员。 党组织层层建立 革命掀开新的一页 在王元昌、赵文秀、李春荣3名党员的基础上,杜华梓等几名团员随后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1月,青州建立中共青州支部。党员保留团籍,参加团的活动,支部会半月一次,小组会每周一次。 青州支部积极加强党团组织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工农运动:派人深入东益火柴公司秘密发展党团员;去火车站向小车夫宣传革命道理,动员他们组织起来;发动党团员深入到乡村张贴标语、传单,发表演讲,演出文艺节目,启发农民群众的革命觉悟;在进步刊物《中国青年》上发表文章;支援青岛工人罢工的斗争,声援上海五卅运动以及以“非基督教大同盟”名义反基督教宣传活动。青州的工农群众觉悟大大提高,成立了农民协会、儿童团等,为青州党组织的更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1926年10月,宋伯行根据中共山东区执委指示,到益都县城东东圣水村,代表区执委领导益都、寿光、临淄、广饶、临朐、昌乐6县的工作。益都城关、涝洼、东圣水村三个党支部同时建立了,中共益都地方执行委员会随后建立,驻涝洼村。 以益都为核心的昌乐、临淄、临朐、广饶、寿光等县党的活动日益活跃,具备了建立地执委的条件。山东区执委决定建立中共青州地执委,代行区委职权。1927年4月,中共青州地执委在东圣水村建立,下辖益都、昌乐、临淄、临朐、广饶、寿光等6县的党组织,并在各县设10余处交通点。到5月份,原属潍县县委领导的中共尧沟支部拨归益都地执委领导。此时,益都地执委下辖16个村党支部,党员发展到170多人。 东圣水和东朱鹿村 被誉为“小莫斯科” 东圣水村位于青州县城以东,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由于魏嵋及其子女的积极努力,这里成为党组织活动开展较好的地区之一。 魏嵋出生在该村一地主家庭,是早期同盟会会员。五四运动后,魏嵋与经常到省立四师和省立十中活动的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人来往。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不久,在王尽美、邓恩铭的帮助下,魏嵋带领子女积极为党工作。他的16个儿孙中,有9人相继入党,有6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1925年1月,中共青州支部建立后,在东益火柴公司和城东东圣水一带农村发展了一批党员。东圣水村教员魏复中(魏嵋次子)入党,在东圣水村向进步青年宣传革命。当时,外地的进步青年经常来学习,费用魏嵋全包。很快,他们就在学校和东圣水村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为青州党组织在农村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 1925年10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在东圣水村召开扩大会议,促进青州党、团组织建设和农民运动的发展。东圣水村党支部建立后,魏复中任党支部书记。1927年5月,中共山东区执委、团山东区执委及中共青州地执委在该村举办了青州各县党团负责人短期训练班。为了做好接待,魏嵋组织女儿们摊煎饼,负责警戒。他家150多亩地大部分变卖以资助革命。东圣水村成为当时青州党组织乃至山东党组织政治活动的中心。 益北东朱鹿村的王仲瀛,在1925年9月进入益都省立第一甲种农业学校求学,1926年由团员转为党员,常利用节假日回村宣传革命。1926年9月,他回村以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筹建组织。到1927年初,发展党员14名,团员9名。1927年4月5日,东朱鹿支部成立大会在东朱鹿村小学南校教室召开。 1928年1月,曾任中共青州地委组织部长兼益都县委组织部长的杜华梓叛变革命,中共青州地委、益都县委被迫疏散。东朱鹿支部与县委失去联系,但部分党团员坚持工作。1928年春,省委派人与东朱鹿支部取得联系,将东朱鹿支部改为中共益北特别支部。在益北特支的带动下,党的活动在东朱鹿村周围十几个村庄迅速开展起来。东圣水和东朱鹿村一度享有青州“小莫斯科”的誉称。 1931年夏,段亦民来到益都,建立了中共益都特支。次年5月,益都县委重建。由于“左”倾错误影响,1932年8月,益都农民暴动失败,县委及城区以南党组织又遭到破坏,益北特支也分别在1930年和1933年两次遭到破坏,但党员们各自为战,在残酷的环境中秘密为党工作,直至抗战爆发。 温桂鹏 赵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