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潍坊人文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焦点
 
标题导航
富家子志在救国闹革命
2016年07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富家子志在救国闹革命
  于画舫。



  于画舫出生于富农家庭,他自幼便爱打抱不平,主持家务后,更是经常救济穷苦百姓。于画舫加入共产党后,在学校发展了一批学生入党,建立起了阙庄党支部。他领导组织了“抢坡”和“短工罢市”斗争,发动鬃厂工人罢工。

经常救济穷苦农民 卖粮换钱支持革命
  于画舫,又名于清书,1905年出生于潍县阙庄村(今属潍坊市经济开发区)一个富农家庭。少年时代的于画舫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公子哥生活,可他却极富正义感,每次看到纨绔子弟欺负穷人家的孩子,他总要挺身而出打抱不平。
  于画舫小学毕业后,又到潍县县立中学去读书,在这里他结识了同窗好友耿梅村,谈起国家大事两人很投缘,曾协商着寻找救国之路。可就在这时,由于父亲去世,家里的事务无人打理,母亲坚持让他退学主持家务,于画舫只好遵母命退学回家。主持家务后的于画舫,经常把家里的粮食、衣物拿出来救济穷苦农民。后来他到阙庄小学任教,经常向学生们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道理。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潍县的土匪乱军、反动势力纷纷打起国民革命军的旗号,与地主劣绅勾结在一起,抢占地盘,搜刮民财,把潍县大地搞得乌烟瘴气。1928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在潍县开始了镇压共产党的暴行,他们到处抓人,无辜的村民也常被抓去受审、用刑。于画舫目睹了这一切,正感叹自己无力救民众于水火时,老同学耿梅村找到了他,并介绍他见了牟鸿礼。于画舫听了牟鸿礼跟他讲“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革命道理,又在牟鸿礼和耿梅村的引导下,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理论和知识,一下子有了奋斗目标。1928年夏,在牟家院村牟鸿礼家的西屋里,他对着党旗举起右拳,立下了自己的誓言:“用生命和鲜血保护党的机密,永不叛党!”
  于画舫入党后,马上成为潍北区委党组织的骨干。下课后,他脱下长袍大褂,穿上土布旧衣走村串巷,为发展党组织寻找人才,并很快发展了一批农民党员。在学校上课时,他抓住时机向学生灌输革命理论,有时晚上住在学生宿舍,也给同学们讲阶级和阶级斗争,讲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揭露蒋介石反革命政变的事实真相,教学生们唱《国际歌》,很快又发展了一批少年学生入党,建立了以他为书记的阙庄党支部。
  那段时间,于画舫经常利用晚上下课后的时间,到牟家院与潍北区委领导班子一起开会,一起刻版印刷传单。当时党的宣传经费非常匮乏,于画舫就多次卖家里的粮食,把换来的钱交给区委用于宣传开支。粮食卖完,他又卖家里的首饰,还把老一辈多年的积蓄拿出来用于党组织的活动。

组织抢坡斗争,带领短工罢市
  1928年秋,潍县的革命斗争笼罩在白色恐怖下,潍北区委带领党员们与反动派进行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了打击那些死心塌地与反动派为伍的地主劣绅,潍北区委安排于画舫组织了一次“抢坡”斗争和“短工罢市”斗争。
  “抢坡”斗争时,于画舫先让贫农去他家地里抢收庄稼,然后他再带领贫农弟兄们到地主劣绅的地里去抢收。这一行动在全县造成很大影响。接下来他又领导了“短工罢市”斗争。为了让斗争取得胜利并唤醒贫苦短工的觉悟,他还编了一首《短工歌》。他先教会几个党员和先进分子,然后党员们再教给打短工的贫民兄弟唱。歌词是这样的:“可怜短工汉,鼓打四更天,半夜往市窜。财主们来叫人,讲价口舌干。一旦下了市,上坡上场院。竭力做营生,还说俺偷懒。若是有差错,马上就骂‘你们快滚蛋’。财主们吃什么?吃的我血汗。财主们尽享受,拿咱当牛马看。联合起来罢工,看他怎么办!”
  到了罢市那天早上,党员们带领大家一起唱起《短工歌》,并提出涨工资的要求,财主们都惊呆了。这时于画舫站出来,以每天三元的工价先领着一批短工走了,地主老财们又气又急,但也无可奈何,不得不照此办理,出了同等的工钱。

张贴革命标语,编写歌曲传唱
  当年,于画舫在他的家乡一带是公认的富家才子,但从他身上却一点也看不到公子哥的样子。他精通诗书,还擅长绘画,尤其爱画“金鸡独立”,因为他欣赏大公鸡那种勇敢的战斗精神。
  入党后的于画舫,凭着自己善于演讲的天赋,在家乡前阙庄建立支部后,又与潍北区委一道,很快在后阙庄、河南村、黑埠子、吴家、吕家、埠头子等村发展了党员并建立了支部。他吃苦耐劳,为了工作常常一宿不睡,第二天还特有精神。
  1928年冬,他带领阙庄的党员群众,一夜之间在方圆三四十里范围内,到处张贴革命标语,历数恶霸地主和国民党反动派串通一气压榨百姓的罪行,就连潍县城的街门上、大堂上也贴上了标语(据《于一川回忆录》)。这一行动当时在全县影响很大,大大地鼓舞了受到破坏的潍南党组织党员们的斗志。
  为了唤起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他还经常编写歌曲,让党员们带头在各村传唱。其中一首《劳苦农民歌》几乎唱遍了潍北每一个村庄。
  于画舫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对党的赤胆忠心,很快成为潍县党组织的骨干力量。1929年初,在以牟鸿礼为书记的第二届潍县县委领导班子中,入党不到一年的于画舫当选为县委委员。他从此领导起了全县的革命斗争。

发动鬃厂女工罢工 迫使各厂老板妥协
  1929年3月,为维护遭受洋行老板欺压的女工的合法权利,于画舫向县委提出领导双杨店和阙庄一带的鬃厂工人进行罢工斗争。在取得县委同意后,他做了周密部署,同时发动全体党员、团员和农民积极分子,在女工家属和一切能利用的社会力量中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以确保罢工胜利。4月14日,罢工开始,90余名女工有组织地集中到“恒盛德”鬃厂门前。
  正当这家鬃厂老板对突如其来的阵势感到无法招架时,邻厂300多名女工也同时罢工,并由事先指定的人带领群众赶来声援,农民、学生也都一起行动,造成很大声势,迫使各厂老板当天傍晚就全部接受工人代表提出的条件:增加工资,减少工时,不能无故开除工人等。这是潍县党组织领导工人罢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山东党组织领导女工罢工,没有流血牺牲取得胜利的第一次。
  1930年春,县委书记曹克明叛党投敌,他亲自带领捕共队在潍县抓捕共产党人。5月6日,于画舫不幸被捕,押到济南后,被关进国民党第一监狱。在狱中,敌人使用各种酷刑,妄图征服他,但于画舫坚贞不屈,让敌人一无所获,敌人只得强加罪名判了他8个月徒刑。判刑后,敌人曾想再以各种方法撬开他的嘴。他们对这位公子哥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招数用尽后,又用改判死刑来威胁他。他冷笑着对敌人说:“大丈夫宁可站着死,不求跪着生!”
  1931年4月5日,于画舫与邓恩铭、雷晋笙、吴丽实、刘谦初等21位革命先驱一起,被敌人杀害于济南纬八路刑场。一代英豪,笑对死亡,实践了当初在党旗前立下的誓言。
◎相关链接
《劳苦农民歌》
  农民劳苦真可怜,从早做到晚,半夜才吃饭。饿难挨,寒难挡,生活好凄惨。纳粮又纳税,又要特别捐。一年粮食卖净了,生活怎么办?父母已年迈,陪伴过难关。想尽孝,报亲恩,哪能遂心愿。逼得下关东,舍命去挣钱。省吃俭用难糊口,只得把家还。思想起来心如刀割,痛苦对谁言?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