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昨日举行 7月12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王金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市工人文化宫中心会堂举行,报告团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王金鉴生前的感人事迹。之后还举行了“平凡人生”王金鉴先进事迹情景报告剧演出,精彩的表演让现场观众几度感动落泪。 市民感动直落泪 12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市工人文化宫中心会堂看到,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代表和各市直部门的代表已早早赶来听报告会。 报告会上,3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生动地讲述了王金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再现了一名优秀党员干部的奉献、廉洁精神,让现场观众受到深刻教育。观众席上,市民刘先生说,作为一名基层卫生院院长,王金鉴同志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医务工作,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报告会后,还举行了“平凡人生”王金鉴先进事迹情景报告剧演出。演出分序幕、第一幕《担当》、第二幕《口碑》、第三幕《平凡人生颂》和尾声《致敬》五部分,用情景表演、情景小品等形式,再现了王金鉴同志奉献的一生。演出催人泪下,不少观众一直擦眼泪。市民董女士说,王金鉴为老大娘交手术押金、王金鉴去世、王金鉴女儿考上大学等环节都让她忍不住落泪,“王金鉴是个实心实意为群众干事的人,现在像他这样的人少了。” 上任筹钱发工资 王金鉴扎根基层34年,先后担任诸城市程戈庄卫生院副院长,桃园卫生院、辛兴卫生院、百尺河卫生院、龙都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2015年8月,因病去世。 说起王金鉴刚任辛兴卫生院院长时面临的困境,该院内科主任张金霞仍记忆忧新。她说,当时医院不景气,医护人员的工资发不下来,大家工作热情都不高。王金鉴上任第一个月,就东拼西凑筹钱,补发了医护人员工资。他的行动温暖了大家的心,也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患者看病没场所、住院没床位,他就想建门诊楼和病房楼,改善医疗条件。”张金霞说,为尽快建起门诊楼和病房楼,王金鉴天天蹲在工地上,鞋上都是水泥,衣服上沾满油漆。为了节省成本,大到钢筋水泥,小到螺丝钉,王金鉴都亲自去买。半年时间,王金鉴愣是把一个负债累累的乡镇卫生院扭亏为盈,发展成诸城市的“领头兵”。时至今日,辛兴卫生院仍是诸城市唯一一个拥有产科的乡镇卫生院。 对待病人如亲人 在王金鉴工作过的医院,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患者至上”。在百尺河卫生院的门诊楼上,至今还竖着“视人民为父母,待病人如亲人”的标语,那是王金鉴任院长时挂上去的,这是他一贯秉持的从医理念。 百尺河敬老院有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到医院住院,得知老人经济拮据后,王金鉴特意嘱咐医院食堂每天免费给老人送饭,他自己也经常到老人病床前嘘寒问暖。说起王金鉴,这位老人就热泪盈眶,“王院长就像是我的孩子,有这样的院长是我们老百姓的福分。” “医院的车全当手术病人专车用了,那会儿乡镇路多数坑坑洼洼颠簸得厉害,病人做完手术出院,统一用医院的车送回家,王院长说轿车舒服,不会扯得刀口疼。”张金霞说,在工作中,只要碰到困难病人或孤寡老人拿药时钱不够了,王金鉴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2014年10月,王金鉴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却给妻女留下了9万多元的债务。2015年8月,王金鉴不幸去世。去世后,他被追授为“诸城好人”“潍坊好人”“山东好人”“诸城市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