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东云 三胖是我的邻居,媳妇嫌他穷大方不会过日子,跟别人跑了,三胖大概就是那时受了点刺激,变得异常节俭起来。 三胖单位发工作服,他一年四季就只穿这个。这小子爱喝酒,平时从不买酒,号称滴酒不沾;每逢红白喜事,别管红酒白酒啤酒,来者不拒,肚子变成回收站。 最经典的段子:闺女夜里发烧,三胖去药店买药,出门口就有药店,他为了省钱找那家便宜点的店多跑了几条街道,一着急崴脚了。胆小的闺女一个人在家好半天不见他回来,害怕吓得大哭一场,一出汗烧就退了。三胖回来见闺女体温正常非要去把退烧药退了,闺女拉着他的手不让他去。 三胖家里吃鸡蛋都有数,每天不能超过2个,超市促销时才是他买鸡蛋的日子。他口袋里有个小账本,哪家商场、超市哪天促销,哪里的菜价便宜,都门儿清。 老百姓的一生中,如果认准了一件事,每天去钻研,那么,他就是这方面的大师,在某一方面绝对有话语权,也是特别受人尊重的。三胖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大师级人物。在这老龄化城市的老城区里,注定周围粉丝无数。 三胖用微信建了一个胖司令购物群,每天都发布廉价商品售卖信息,群里微友60岁以上的占80%。 微信群就是忽悠群,谁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谁能给大家省钱,大家就信谁。三胖不但教大家怎样过“抠门”日子,还教大家勤劳挣钱,线上发促销消息,线下开展多种活动。他组织大家去采芦苇叶包粽子,每人除了自家用都多采不少,芦苇叶宽还比别的小贩便宜,在菜市场不一会就卖了。 遇到点赞送礼物的,排队领礼物的都是胖司令购物群的。 夏天郊区的野菜嫩、多,三胖组织大早晨去挖野菜,别看卖不了多少钱,用三胖的话说:糊锅巴也是饭,散鸡毛凑掸子呗,卖了钱大家团购话费。 现在的人哪有不缺钱的?都想有省钱的方法和挣钱的道儿,一个人抛头露面不好意思,组个团队就没啥了。在老年人的口口相传中,又有许多年轻一些的加入进来。随着周围新开发小区住户的装修入住,三胖又开始组织年轻人盯上了保洁开荒这活,置办了工具,三胖上班时手机指挥,下了班就忙得不亦乐乎。 因为这微信群,三胖还找到了真爱,群里的李老师离异多年,正想找个老公,跟着三胖活动了几次,俩人就好上了。这李老师一进门三胖那个乐啊,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论“抠门”她比三胖还技高一筹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