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4版:安丘新闻·人物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焦点
 
标题导航
纵横谁似张漱耳(一)
2016年07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纵横谁似张漱耳(一)
  张漱耳漫画像 郑学信画



  张漱耳,本名张培中。1960年农历八月生于安丘县岐山人民公社(今安丘市石埠子镇)。仅上过9年学的他,却深通文学文史,精于诗书画印,于考证鉴藏,是少有的艺术全才。此前,一些新闻媒体虽然宣传报道过张漱耳的一些事迹,但皆系他某一时期某一个方面的成就。本报自本期起,将连续推出张漱耳先生在新闻、文史以及诗歌、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的建树,力求较为全面地展现安丘文化战线这位“全能型”艺术“杂家”的风采。
  在小说、诗歌、戏剧、政论、史学、书法、绘画、鉴藏、新闻、出版等方面,张漱耳都有游刃有余的本领和不俗的业绩。在安丘,如果说在某个领域内有所建树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像张漱耳在这样“全能”复合型人才,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张漱耳最早的成就体现于文学、新闻、文史方面。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有小说在《作品》发表,我国文学巨匠茅盾对他的求教曾复信予以鼓励;他的新闻作品常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性大报上占据一席之地;他的电视报道直面社会,多次上过省台的头题;他的文史研究,观点新颖,文风犀利,视野开阔,其研究领域涵盖海洋陆地,不一而足。目前为止,他在工作之余,已经出版发行了张漱耳评论集、张漱耳诗歌集、张漱耳文集、小说集、体育评论集《醉里挑灯看剑》、社会纪实《何处是我家》、画集《水墨清音》、文史《海盗:蓝色海洋上的黑帮》《挥金故里的事》等专著。2012年7月7日,《联合日报·文史周刊》在头版头条刊出《毛泽东点名安丘大白菜作斯大林寿礼》的文章。该文是张漱耳先生依据毛泽东一封涂改的电报挖掘写成的,发表后得到了安丘各界好评。时任安丘市委书记的刘兴明同志作了批示。市农安部门制成版面并拍摄了电视片加以宣传。
  张漱耳还是第一个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质疑曹操墓的人。2010年6月,他在观看了cctv科教频道与河南有关单位制作的四集大片《发现曹操墓》,以及6月12日“世界文化遗产日”对西高穴所谓曹操高陵遗址的现场直播后,连夜撰文,从历史文献的固定性与文物的可移动性进行了思考论证,成为全国第一个质疑曹操墓的人。在他的文章发表近一个多月后,全国媒体开始纷纷跟进,且论点及质疑大都倾向和依据张漱耳此文。
  张漱耳的收藏完全凭借其学识,赢得了业界同仁的尊重,并于2009年5月创办了安丘市收藏家协会。文化出版方面,他应该算是行家里手。1994年4月,他创办了安丘改革开放以来的首张报纸——《大江报》,担任总编辑;2001年1月,创办隶属潍坊国际风筝会办公室的《潍坊国际风筝会信息》,任主编。2009年5月,创办《潍坊收藏报》担任总编辑。2010年8月,创办潍坊大型人文杂志《传承》。2010年3月,创办了安丘市美术家书法家协会会刊《安丘书画》,任主编。2011年3月起,担任安丘文史季刊《渠风》执行主编至今。
  他还受聘请担任过《潍坊广播电视报》《潍坊经济报》《潍坊科技报》的责任编辑或兼职编辑。后又被聘为潍坊有线电视台(后并入潍坊电视台)《社会传真》栏目组记者,以节目报道的思想深刻、言辞犀利和播出形式超前蜚声新闻圈。
  张漱耳属于文人中比较“任性”的那种,从不刻意去适应所谓的“体制”,不去屈就逢迎某些能够决定他命运的人,他是那种活得比较“自己”的人。我行我素,做自己喜欢的事。
  2011年,安丘市政协文史刊物《渠风》筹备出版,张漱耳被聘为执行主编,开始专注地方文史研究,五年来笔耕不辍,目前已经编辑出版20期,广受好评。现在,他每天晚上坚持文学创作,其《故园风流》已经被台海出版社列入了出版计划,目前正在加紧写作修改当中……
本报记者 王玉芳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