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前,“80后”姑娘王熠入职高密市妇幼保健院,成为一名康复师,同时也成为一群特殊孩子的“妈妈”。十年里,她手把手为脑瘫、残障、自闭的患儿做康复训练,吸引带动了更多人关心爱护特殊儿童。王熠说:“这些孩子的成长,就像小蜗牛爬行。我愿意一直陪着他们慢慢长大,我的梦想就是看到他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2016年4月,王熠荣登“中国好人榜”,近日她入选中国文明网《好人365》封面人物。 (见本报A06版) 就像天使折翼遗落人间,就像蜗牛爬行步步艰难,那些降临这个世界时不被眷顾的脑瘫、残障、自闭症患儿,在成长的路途上,注定会遭遇数不清的坎坷、磨难甚至惊险。所有在常人看来再简单不过、最平常不过的言行举止,到了这些特殊孩子面前,却如同横亘在他们融入社会这条路上的一道道难关。但纵然命运这般不公,纵然未来如雾迷蒙,孩子们同样有渴望精彩、追寻精彩的美好心愿和平等权利。我们欣慰地看到,出于对这条基本道德路的集体呵护和遵守,有像王熠这样的一些人在为之默默付出,让孩子们始终与爱同行、免于孤苦。 老实说,假如王熠的事迹未被公众所知,很多人对于“特殊儿童康复师”是不了解的,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而这也恰恰说明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从某种角度来说,“王熠们”与特殊儿童一样,也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特殊群体,属于典型的幕后英雄。不难理解,倘若没有一份基于炽热爱心而生发的耐心、细心和关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这份以“反复”为代名词的工作,“王熠们”又如何能坚持下来、守望至今?这份执着的无私之爱,值得为我们送上鲜花和掌声。从今以后,请记住,在温暖社会的力量中,有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她的背后有一个同样平凡的群体,他们一直在努力将缺陷弥补到完美,将苍白描绘成带着欢颜笑声的多彩。 记住好人是为了见贤思齐和和传承延续,王熠用她最大限度的爱心和努力,为所有人树立了一个近在眼前的标杆——真正的爱和善不是“口舌功夫比嘴甜”,也不是呼啦啦一群人偶尔扛上几箱矿泉水、几箱方便面,而是在那些与名利无关、与内心相连的“小小不言”处不惜汗水、不辞辛劳,只记得需要关心、需要帮助的人是否温暖、是否安好。 好人不该孤单,这些特殊的孩子也不能仅仅被“可怜”。在孩子们走向社会的路上,迫切需要更多好人加入到“王熠们”的队伍中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和渠道,用我们的爱心托起孩子们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