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速读潍坊·风筝之爱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焦点
 
标题导航
爸爸归来 娘俩又有盼头了
2016年08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爸爸归来 娘俩又有盼头了
  王研樟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




离家五年的王宝之与妻儿团聚,虽有残疾但愿扛起家
  家住奎文区苇湾社区昌大宿舍的8岁男孩王研樟一直以来和姥姥、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是名残疾人,生活无法自理。五年前,因为家庭矛盾他的爸爸离家出走,照顾家庭的重担落到了姥姥身上。前段时间,积劳成疾的姥姥离开人世,娘俩变得无依无靠,社区居委会把娘俩接到了日间照料中心照顾,并联系上了王研樟的爸爸王宝之。8月24日,王宝之从高密赶回城区,他表示会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爸爸的到来让王研樟脸上露出了灿烂笑容。
八岁男童 照顾妈妈轻车熟路
  8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苇湾社区,在社区居委会门前遇到了王研樟一家三口。身穿一件红色T恤的王研樟看上去非常精神,他推着妈妈的助力车,不时歪头看一旁的爸爸王宝之。
  这是五年来王研樟第一次见到爸爸,可是父子亲情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自见到爸爸的第一眼开始,他就牵着爸爸的手不松开,唯恐爸爸再次消失,直到推着妈妈下来散步才松开。
  记者看到,王研樟的妈妈幺静红坐在助力车上,看着儿子和老公,脸上流露出了一丝笑容。幺静红出生时本来很健康,但小时候生了一场大病,长时间发高烧,留下了后遗症,不太会说话,如今连路都走不了了,生活无法自理,出行要坐轮椅。王宝之的身体同样不是很好,他个子很矮,身高只有1.5米,背上长着一个大肉瘤,压得背有点驼,同样是名残疾人。
  在楼下转了一会儿,气温越来越高,王研樟和爸爸一起,把幺静红推回了房间里。一回到屋里,王研樟就熟练地跑到床边,先帮妈妈把床铺好,然后拿着一条湿毛巾细心地帮妈妈擦了擦汗,这才和爸爸一起,把妈妈扶到床上躺好,这一切都做得轻车熟路,看上去像个小大人,根本不像一个只有8岁的孩子。
姥姥去世 社区接力照顾娘俩
  王宝之说,他和妻子幺静红是在2007年结婚的,第二年儿子王研樟出生,他们一家三口和孩子的姥姥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虽然苦一点,可是很顺心。不过,在儿子三岁的时候,他和妻子的几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姐姐爆发了激烈矛盾,当时年轻气盛,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这一走就是五年。
  王研樟虽然年龄不大,但非常懂事。他告诉记者,姥姥今年70岁了,母亲生活不能自理,他年纪还小,爸爸走后,这些年一直都是姥姥照顾他们娘俩,接送他上下学,还要照顾着母亲,每天都非常辛苦,每当这时候,他就特别思念爸爸,希望爸爸能早日回来,帮帮姥姥。
  可姥姥终究没能熬到爸爸回来,前段时间,积劳成疾的姥姥突然晕倒,住进了医院,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姥姥去世后,他和母亲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他自己也很迷茫,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幸好社区里的叔叔阿姨得知了这个情况,把他们接到了日间照料中心。
  苇湾社区党委书记吕峰说,当初幺静红一家三口搬到社区里来的时候,他们就对这一家的情况比较了解,经常给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前段时间,知道孩子的姥姥突然住院,没钱看病。社区里给老人垫付了费用,可惜没能挽回老人的生命。孩子姥姥的丧葬事宜,都是社区帮忙处理的。
爸爸归来 娘俩燃起新希望
  将幺静红和王研樟接到日间照料中心后,吕峰觉得让他们娘俩住在这里不是长久之计,就想帮王研樟找回爸爸。他们到奎文区婚姻登记处查到了王宝之的身份证信息,知道了王宝之高密老家的村名,几经辗转最终与王宝之取得了联系。
  得知妻子和儿子的现状后,王宝之表示会立即赶回来看望他们。王宝之说,离家出走后,这些年对儿子和妻子的思念一直没断过,后来他曾回来找过妻子和儿子,但当时他们居住的公安局宿舍已拆迁,他不知道妻子和儿子搬去了哪里,只好回去了。王宝之说,当初一时赌气离开家,他一直非常后悔。现在找到了妻子和儿子,他绝不会再离开。
  吕峰说,王宝之的身体状况并不好,既要照顾病妻,又要照顾年幼的儿子,生活肯定会非常艰难。社区不会袖手旁观,她打算给王宝之联系一份时间较为充裕的工作,让他既能靠劳动挣来收入,又有时间照顾家,社区也会长期帮助这家人。
  当天,苇湾社区和胜利东小学取得了联系,该小学三年级二十多名小学生在家长陪同下,看望了王研樟,带来了书包等学习用品,把王研樟高兴坏了。
    文/本报记者 赵春晖
    图/本报记者 张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