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潍坊人文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城事
 
标题导航
视察一师发现问题不少
2016年08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视察一师发现问题不少
  蒋介石视察第一师当天的日记(局部)。
  朱霁青在潍留影。



  蒋介石履职的第二天,便奉代总司令许崇智之命,视察驻潍县城厢的第一师各部。第一师为东北军的两大主力部队之一,共计6000多人,但多数系从潍县及周围各县招收的新兵。因招兵标准不高,把关不严,入伍后又缺乏训练,兵员素质参差不齐。
任参谋长第二日 巡察第一师各部
  “午前,介石奉许先生命,往第一师及第一、二各旅司令部视察及往会各司令官。”——8月1日,蒋介石任参谋长的第二天,奉代理总司令许崇智之命,视察驻潍县城的东北军第一师。
  东北军总司令部在十笏园后花园内,第一师司令部驻南门里,也是丁氏家族的宅院。两处相距不远,步行十多分钟即到。
  蒋介石来到第一师司令部,与师长朱霁青,参谋长赵锄非,副官长段右军、赵华宣,军械长陈荣甫,军法长李树屏,秘书长刘金第,军需长于祖黄等见面。
  36岁的朱霁青系奉天广宁(今辽宁省北镇)人,身材高出蒋介石半个头,一脸络腮胡子,是典型的东北大汉。他外表粗犷,却是文武皆精。朱霁青奉天文会书院毕业,又赴日学习军事,并加入同盟会,主编《刍报》。1906年,他回东北发展革命组织,创办《乡报》,两年后组织长春起义失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朱霁青等关外民军从大连撤到烟台,与从上海赶来的关外都督蓝天蔚会合,进兵辽东,朱霁青任关外民军督府总参谋长。1912年返回奉天,任同盟会奉天支部长。后为中华革命党奉天筹备处处长,负责宣传,主持《东三省民报》,兼任关外垦殖协会会长,组织成立广益公司,筹集革命经费。
  1915年,朱霁青再赴日本,向孙中山报告东北党务,准备返回东北。孙中山欣赏他的才略,命他随居正到山东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北军,讨伐袁世凯。
  朱霁青随居正先至大连,召集东北旧部入关,后赴青岛参与组建东北军。东北军初建时,朱霁青任第二本队司令;7月初部队整编,他任第一师师长。
  第一师司令部人员不少是朱霁青的老班底。像参谋长赵锄非,是朱霁青以前的搭档。赵虽是济南人,但少年时就随父亲去东北读书,后赴日留学,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赵锄非与蓝天蔚密谋奉天独立,失败后到上海。之后再随蓝天蔚赴烟台,与朱霁青成为战友。这次在潍县,两人再度携手。
  与地方打交道较多的职位,朱霁青则选用了当地人士。
  秘书长刘金第系潍县早期同盟会员,曾参与创办济南山左公学,宣传革命思想。武昌起义后,山东革命党人在济成立山东全体联合会(后改为联合保安会),推动山东独立,刘金第任秘书;民国初年任菏泽县知事,1915年9月因参加反袁斗争被革职。
  军需长于祖黄也是潍县人,早年从事革命活动,曾在青岛被捕。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应召赴安徽加入齐鲁北伐大队,到达徐州后编为淮泗讨虏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淮泗讨虏军改编为第三十九混成旅,于祖黄任工兵营长,不久部队解散。
一文一武两将 分别驻扎东关西关
  从第一师司令部出来,朱霁青陪同蒋介石来到东关,视察第一旅。
  第一旅旅长尹锡武,身材魁梧,因一脸麻子,外号尹大麻子。大麻子旅长时年44岁,与大胡子师长朱霁青是老战友。
  尹锡武生于昌邑一农家,因家庭贫困,没有读过书。他20多岁闯关东,浪迹东北,加入了“胡子”队伍。武昌起义爆发,尹锡武参加了朱霁青组织的长春起义,后来与朱霁青一起转到烟台。此间,尹锡武两次回到昌邑招兵。1913年春,尹锡武所部解散,他暂回老家,不久活动于青岛、上海等地,开展反袁斗争。1916年3月,尹锡武再回东北,召集旧部,加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任第五支队长。1916年5月初攻打潍县时,尹锡武率部主攻东关南门,与协作部队奋战两日,一度攻入东关。
  据裴灵椿回忆,大麻子旅长虽是个大老粗,但治军严明,声望很高。他严令部队,除出操外不得随意外出。其属下打架斗殴、破坏群众纪律之事,极为少见。尹锡武在潍县半年之久,仅杀了一个叫杜宗鉴的谍报员,还是问明潍县议会议长杜佐宸后才枪决的。尹锡武貌虽丑而名不恶,人们对他颇有好感,曾在东关大街为他竖碑,上刻“德威并著”四字,碑文由杜佐宸撰写。
  第一旅司令部设在东关大街路北原中国银行办公处。蒋介石与尹锡武等交谈不长时间,又赶往西关第二旅司令部。
  与尹锡武不同,第二旅旅长赵中玉是一员儒将。赵中玉名金镶,以字行,老家寿光赵家村,时年32岁。据载,赵中玉“为人少言寡笑,举止不凡,读书羡慕古豪杰所为”。
  青年赵中玉从寿光县警察学堂毕业后,由青州中学教师齐芾南介绍入同盟会。1908年,赵中玉与昌邑的陈干等在青岛组织震旦公学,密设革命机关;1909年公学被封,遂奔走各地进行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后,赵中玉参加攻打诸城战斗,失败后逃亡外地。1915年10月,他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革命军胶东司令,组织山东半岛的反袁斗争。
  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成立,赵中玉任第三支队队长。攻打潍县时,与尹锡武等共同攻东关,继而围困潍县城,直至驻守的北洋陆军第五师撤出。
扩军急招之兵 良莠不齐缺乏训练
  东北军第一师两个旅共辖四个团,另外有师司令部直属炮兵第一队、骑兵第一团、工程兵第一营、机关枪队,共计6000多人。
  尹锡武率领的第一旅,基础干部基本是东北来的旧部,也有其昌邑老乡。其下属第一团、第二团团长分别是凌连成、纪少楼,六个营的营长为黄炳荣、王锡三、姚玉钧、宋凯臣、韩益之、陈玉堂。
  赵中玉的第二旅干部多系山东籍,有不少是寿光人。所辖第三团、第四团团长分别是王贯忱、丁玉山,六个营的营长为康品一、王文发、王殿杨、王学林、邹鹏万、陈巍唐。陈巍唐为寿光南陈村人,与其弟陈保三一起参加东北军,并动员了家乡一批青年加入。
  蒋介石一上午跑了三个地方,尽管走马观花,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今日所见,拟改正之件如下:一、担枪有枪身向上及向右者,以后当下令皆改为向右,以归统一。二、骑兵乘马时,须用皮鞋,宜饬因粮局发给。三、征兵身材之长短,及年龄、体格,多有不及者,宜令各团、队长认真选择裁减。四、总司令部的护兵及小使,须认真裁减。”
  除了第四条,其他三条都是蒋视察第一师发现的问题。该师6000多人的队伍,90%为东北军到潍后所招,兵员来自潍县、安丘、寿光、昌邑、青州、临朐等地。
  东北军到潍后扩军急迫,导致兵士良莠不齐。总司令居正曾于5月23日颁发《严禁各队自由招兵筹款购械令》,指出“各队多有于占领地方自由添招兵员,并就地筹款购买器械服装者”,“此等办法,既涉纷歧,核其结果,亦多流弊”。要求“凡关于招兵、购买器械、采办服装以及筹款各重要事宜”,先报总司令部申批。
  尽管如此,由于把关不严,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新兵入伍后又缺乏训练,以致连起码的持枪姿势都不统一。经过日本陆军正规培训的蒋介石,心急如焚。
  下午,满铁(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副总裁国泽新兵卫路过潍县,蒋介石派参谋巴泽宪到潍县车站迎接。国泽新兵卫与孙中山极为熟悉,孙中山曾于1912年11月会见过他,并接受其邀请赴日本考察。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