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潍坊人文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城事
 
标题导航
驻潍日久军地矛盾暴露
2016年08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驻潍日久军地矛盾暴露
  蒋介石日记中,关于潍县商绅要见代总司令的记载(局部)。
  许崇智在潍留影。



  东北军八千官兵驻扎潍县城厢,给养、营宿、军民关系,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潍县平时驻军不过千人,陡增数倍人马,最基本的吃饭、住宿都成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军地矛盾越来越突出。蒋介石在潍期间,又查出潍县商绅张幼安的钱财问题。
冒雨求见许崇智 十多商绅碰了壁
  8月2日,蒋介石任东北军参谋长的第三天,上午还是晴天,午后便下起了雨。他在日记中写道:“午后,潍县商会及绅士十余人来谒代理总司令,未见。”
  冒雨求见代理总司令许崇智的10多名潍县商绅,到底有谁?
  潍县商会1905年成立,此时商会会长应当是张树棻,当时商界名流有瑞丰祥经理李双玉,德兴泰经理李级三,德盛线庄经理康子周,协聚泰经理李曰三,同祥号经理李翰臣,聚兴酒店经理潘同科等等。来总司令部的有哪几位商绅,不得而知,但商会会长张树棻是当在其中的。
  张树棻,字资聪,潍县早期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前,张树棻等同盟会员创办东关公学,又称第一公立高等小学堂,以学校为机关,从事革命活动。民国建立后,同盟会的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1912年4月,潍县同盟会员在东关公学举行同盟会潍县分会成立大会,张树棻被选为会长;同时改组潍县劝学所,推举张树棻为所长。这年秋,同盟会潍县分会改为国民党潍县分部。袁世凯取缔国民党后,潍县国民党人再次转入地下。
  居正率东北军入城,张树棻等国民党人才得以公开活动。对于孙中山派来的这支讨袁军,张树棻等一批早期同盟会员极力支持。但是,东北军一些官兵素质不高,甚而行掠劫之事,引起地方人士的不满。曾在东北军任职过几个月的宁武,在回忆录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东北军入城后,居正聘请潍县富绅丁毓庚为顾问。丁毓庚说,只要不为难老百姓,自己可以担负全军数月饷项。东北军有个团长王贯忱,仍然唆使兵士四处强抢,绑票待赎,名曰“筹饷以利军事”。
  丁毓庚是丁善宝的嗣子,继承了丁四宅的田产,成为潍县首富。丁毓庚得知王贯忱之举,极为气愤,召集全县租他田地的租户说:“国家不幸,到处是大贼小匪,安分的老百姓已无法生活,所以我丁某受良心的指责,对于各地户无法可想,只好全县凡我丁姓的田地,一律免收地租两年,待时局好转我再另行议租。”
  众租户闻听此言,十分感动,各返原村去种地。这些租户中,不少加入了东北军的年轻人,被父亲叫了回去。
  东北军副官长兼因粮局局长陈中孚认为,丁毓庚是有意抗拒革命军,便前往质问。丁毓庚理直气壮:“老百姓太苦,我自动不要地租,并未涉及你们筹饷,且我自告奋勇,将家私给你们变为一部分饷款。”鉴于丁毓庚的人望,陈中孚担心引起潍县商绅公愤,便没有再追究。
  这次去见许崇智的商绅中,不知有无47岁的丁毓庚。
涉嫌经济问题 潍县最大药商遭查
  10多名商绅冒雨而来,急着要见许崇智,究竟为何?
  蒋介石8月2日的日记,有“颐寿堂主与前张知事通同作弊,有钱项之嫌”之载。那么,这些商绅极有可能是来为“颐寿堂主”说情的。
  蒋介石所记颐寿堂,即潍县颐寿昌药庄。该药庄创办于清光绪年间,东家为两广总督张兆栋的第五个孙子张毓琮。由于张毓琮经营不善,药庄多年亏本,1909年张氏分家时,张毓琮之妻陈氏将药庄让给了侄子张幼安。
  颐寿昌位于东门大街路北,有青砖门面房五间,是当时潍县城最大的门面房。后面有三个院落,为会客室、仓库和药材加工处,药庄主营中药批发,兼售煎剂,是潍县城内最大的药材批发商。
  “颐寿堂主”即张幼安,“张知事”乃东北军入城前的潍县知事张汝钧。
  东北军查出两人勾结串通,在钱财方面有问题,不知何所指。史载,第五师撤出潍县城时,焚烧了西大营,掠光了中国银行,逼迫商绅捐了一大笔钱。张汝钧随之遁走,东北军选派邓葆麟为军务知事。不久,军务知事陆续换了左汝霖、刘曾撰。后来,山东省公署又先后派范燮荣、陆荣棨任知事。蒋介石在潍期间,军务知事应当为左汝霖。
  这些曾经极力支持东北军的商绅前来,许崇智为什么拒而不见?
  同日,蒋介石日记还有“令因粮局传问”一句。案子正在查问,许崇智可能怕干扰属下查案,才决定拒见。
  主持查问张幼安一案的,是东北军副官长兼因粮局局长陈中孚。
  陈中孚字奇曾,江苏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辛亥革命前,陈中孚在东北地区进行秘密革命活动;武昌起义时,任东北地区联络员。1913年,他再赴日本,后任中华革命党总务部第二科科长。1915年,孙中山派他到东北接洽党务与军事。东北军攻打潍县时,陈中孚任副官长兼预备队司令。
  5天后,即8月7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探报:张安幼及眷属,昨日将出南门逃避,为守卫兵所阻。”
  张安幼即张幼安,系蒋介石的笔下误。既然前知事张汝钧随第五师离开了潍县城,东北军就只能拿张幼安是问。张幼安害怕,打算带全家逃避,却被守城卫兵拦截。
  后事如何,未知其详。
八千官兵驻潍 地方财力难以承受
  丁毓庚之子丁叔言时年28岁,他在回忆录《五十年回顾》中,简略记写了蒋介石在潍之事:
  “国会重开,居总司令赴京供职,总司令职权由许崇智代理。蒋委员长其时在总部任参谋,以对中央改编,与陈中孚等主张不同,辞去。其在潍时之行军日记,后陈列首都革命纪念馆中,《良友》杂志曾影印一页,亦东北军革命时期中之珍品也。”
  丁叔言将蒋介石之职错记为“参谋”。潍坊一些文史研究者,最初据此将蒋介石在潍期间的职务认定为东北军参谋,曾经在研究界引起过“参谋”与“参谋长”之争。直到蒋介石在潍日记公开,方尘埃落定。
  东北军入潍前,杜佐宸、李咸升、张树棻等潍县早期同盟会员,推举6名代表到城外东北军司令部临时驻地杜家庄,迎接军队入城,丁叔言为代表之一。
  东北军入城后,着手组织潍县议会。潍县议会地址最初在布政司街,后借用陈致夫家宅院,57岁的杜佐宸被推举为议长。
  杜佐宸系前清秀才,文武兼修,曾有“武秀才”之称。他思想激进,曾发起创办潍县第一所新学堂,系潍县早期同盟会员,武昌起义后参加谋取山东独立。东北军入潍,“军事之协助,地方之维持,民意之代表,皆以县议事会为指归”,所以“议长非老成持重热心革命,而为军民双方所信仰者,不克胜此重任”。杜佐宸德高望重,堪当此任。
  杜佐宸等一批早期同盟会员,丁毓庚等知名商绅,以及丁叔言等后辈进步青年,竭力协助搞好军队后勤供应,协调军地关系,安抚百姓,维持地方秩序。
  但是,8000多名官兵长期驻扎,地方财力难以承受。丁叔言回忆,东北军驻潍历时10个多月“凡饷械军需,无不取给于潍。一时绅商各界,罗掘困难之状,非笔墨所能形容。事后统计,有收据可稽者,共六十余万元。其地方自动慰劳酬应所需,亦数十万元焉。”
  当时的60万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3000万元。蒋介石任参谋长时,东北军入潍已经3个月,在潍县城厢驻军增至8000人。如此庞大队伍,粮饷浩繁,加之纪律不严,军地矛盾凸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