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纵览文体·综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城事
 
标题导航
幽默在怀 盼你快来
陈建斌马伊琍搭档演戏笑料多
接商演频出错胡夏登台重新唱
王蓉兴奋失手扔杯砸伤主持人
2016年08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戏台》两大戏骨陈佩斯杨立新接受专访
幽默在怀 盼你快来



  8月30日、8月31日,由杨立新和陈佩斯领衔的舞台喜剧《戏台》将在潍坊大剧院连演两场。8月29日上午,杨立新和陈佩斯提前抵达潍坊,为这两场戏做准备。发布会上,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陈佩斯与记者谈艺术,聊人生。数年未见,陈佩斯一如当年,万般执着但却不再轻狂。

艺术大家来潍坊,一个诙谐一个严谨
  当天上午,陈佩斯和杨立新比原定的时间晚到了一些,还未落座,两人便说抱歉,笑称“原来潍坊也这么堵。”杨立新说,他是第一次来潍坊,陈佩斯则是二度来潍。当记者问及对潍坊的印象,杨立新说“挺好,比想象中好很多。”陈佩斯立即笑着“揭穿”道:“他到哪都这么说。”引得大家哄然而笑。“20多年前,我第一次来潍坊,那时潍坊正大搞建设,这次再看潍坊,变化非常大。”陈佩斯说。
  杨立新着装极规矩,条纹T恤配黑色长裤再搭着黑色皮鞋,不像明星,倒像邻家大叔。反观陈佩斯,休闲装搭着紧口布鞋再配上永久不变的“发型”,恍然还是当年的“陈小二”。定睛一瞧,“陈小二”胡子白了大半,脸上有了褶皱,但中气十足、嗓音洪亮,很是能聊。陈佩斯说:“年龄见长,心态年轻。大家说我低调,其实我一点都不低调,我都用‘狷狂’二字形容自己,一般人入不了我的法眼。”在陈佩斯看来,所谓高调,并不是住好房、开豪车、穿名牌,而是一种真性情。
  从1998年之后,观众再也没在春晚舞台上看到陈佩斯,但作为中国喜剧小品的鼻祖,陈佩斯的《吃面条》《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等作品堪称经典,至今深受观众喜爱。1985年,陈佩斯和父亲陈强主演了电影《父与子》,之后又主演了《二子开店》等一系列电影,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有名的父子片,以及那个引领社会风潮的“光头二子”。
  如今的陈佩斯依然是“做自己”,谈到是否还会重回荧屏,陈佩斯坦言,有好的剧本和角色不会拒绝,但目前并没有可以让他回到荧屏的好剧本。 

二度合作有默契,对方心思不必费心猜
  “挺好。”这是杨立新谈到与陈佩斯合作的感受。其实,简单的“挺好”两个字包含太多,对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艺术家而言,舞台上的配合已经不是简单的磨合,而是艺术角色塑造的一种高度契合。这次合作《戏台》,杨立新和陈佩斯都坦言,这是一部难得一遇的好剧本,他们不管是在排练还是表演中都是享受其中,而且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合作晚了。”杨立新说,曾经在合作都市喜剧《好大一个家》时,他们就很默契,以后遇到好剧本,还会继续合作。
  《戏台》中,一向擅长以小人物滑稽形象示人的陈佩斯一改草根戏路,首次出演民国时期的“文化人儿”——戏班班主候喜亭,而杨立新则变身京剧死忠粉儿,蹭戏听戏自不必言,还对戏班后台规矩了如指掌,聊起戏来如数家珍。在这部戏的角色定位上,其实有一个小插曲,剧中杨立新饰演的京剧死忠粉儿原本是由陈佩斯来演,最终两人进行了角色互换。对此,杨立新笑称:“因为他演的没我好,就换给我了。”陈佩斯立即佯装气愤道:“谁承认了?”两人一唱一和,段子信手拈来。
  陈佩斯笑称为这部戏已准备了61年,而这与其年龄相仿。陈佩斯表示,与《戏台》编剧毓钺结识已经四十多年,一见如故的他们却是首度合作。“这的确是个好剧本,而我过去所有的准备好像就是为了这部戏。”陈佩斯感慨地说,这部作品是他过去所有经历凝结而成的。

好演员志在创新,好艺术都来源于生活
  “《戏台》的创作严格按照喜剧的创作手法,这部戏的第一目的是给观众带去欢笑,这也是喜剧的第一目的。”陈佩斯说,“喜剧逗乐观众是要有方法,笑是有条件的,喜剧的创作过程就是创造笑的过程,也是创造笑的条件的过程。”对人物角色的定位,陈佩斯坦言,他从来不会将角色定义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在他看来,每个角色都有独特之处,把任何角色诠释得无与伦比才是演员的最终目的。
  与陈佩斯和杨立新交谈,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匠人”气,这源自于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一丝不苟。2014年开始排练,2015年7月份《戏台》正式呈现在舞台上,三个多月的时间就演出近百场。
  谈到角色的定位,杨立新说:“好演员是不能限定风格的,如果只找自己的强项去演,那这个面太窄,好的剧本都应该尝试。”对已经小有名气的儿子杨玏,杨立新也是颇为严格。陈佩斯说:“杨玏是个好孩子,从不盲目自信。重要的台词段落,杨立新都亲自帮着孩子对台词,帮孩子分析其中的关窍,指导落脚点应该在哪里。”谈到是否会与儿子合作,杨立新说:“他演《大丈夫》的时候我就是被‘绑架’去的,合作还是挺愉快的。”
  “这些年一步一步走来,经历多挫折多,之所以不放弃就是因为喜欢戏剧。”陈佩斯说,好剧如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是稀有的,如果“模具化”,快速化,那就不是艺术品了。陈佩斯还为潍坊的戏剧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说:“年轻的戏剧演员最需要的是吸收民间的表演形式和方法,尤其是古老的戏剧形式。要学着走进田间地头,把戏剧生活化,当艺术与生活无缝连接后,艺术的魅力就显现出来了。”
   文/图 本报记者 陈静静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