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4月18日,我接到半岛都市报记者的“求助”电话,希望能联合帮助一位流浪老汉找到家人。通过仅有的信息,经过不少努力,我们并没有马上得到有效线索。但最终机缘巧合,走失老人郎成群同村村民在报纸上认出了老人,郎成群终于和家人相认。虽然这是一次采访任务,但在他们家人相聚的每个瞬间,我也多次感动流泪。短短3天的时间,让12年后的“奇迹”发生。12年后的相见,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更可以说是人间大爱。本次采访的经历,让我感触颇多。中午接到同行电话,希望能为走失的老人找家
 2016年4月18日中午,刚刚结束上午的采访,正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接到了半岛都市报热线部记者刘鑫的电话,电话中他说:“希望咱两地媒体合作,帮助一位走失多年的老人寻亲。”听上去电话那头的刘记者有些着急,希望能够尽快找到线索。
 通过了解得知,青岛平度明村镇冢西村的李竹先,在6年前收留了一位老人。眼看着老人年龄越来越大,且每逢过年听到鞭炮声还掉眼泪,李竹先想帮这位老人和家人团聚。由于其身上没有携带任何证明身份的证件,李竹先多次和老人交流,询问老人的姓名、年龄和家庭住址,老人断断续续表达不清楚,只说自己“属兔”,再三询问下,老汉说自己姓“朗(音)”。根据他的发音,李竹先推测他可能姓郎,也可能姓龙或者冷。在询问家庭住址时,老人都是以“过了辛庄子就是”作答。老人还称,他有四个兄弟,他排行老大。
 半岛都市报刊发此报道后,在青岛居住且老家是潍坊寒亭区的魏先生反馈了一个信息,在寒亭区有个辛庄子村,在其附近的村庄可能有姓“郎”(音)的。这位热心的魏先生只知道寒亭有这么一个村庄,并不能确定老人就是潍坊人。
 说句心里话,当时我并未抱有太大希望,当时我跟刘记者开玩笑说,如果老人真是潍坊人,最后能给他找到家人,估计就是“奇迹”发生。
 
 找到寒亭民警帮忙,不放过任何有关联的村庄
 为能尽快给老汉寻找家人,我需要找一个对寒亭区周边村庄比较熟悉的人,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我想到了现任寒亭交警大队综合室副主任的李冬常。李冬常是一名老民警,在寒亭交警大队三个外勤中队都工作过,对寒亭周边的村庄比较熟悉,且他还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
 当时快到中午12点了,我给李警官打电话,他正在整理材料准备下班。当我说明来意后,他非常愿意配合,并让我立刻到他单位,趁中午休息的时间和我一起去查找线索。
 虽然开始心里感到有些渺茫,但李警官的加入,给我增加了动力和信心。在“行动”之前,李冬常先和多个朋友、同事询问相关情况,并通过老汉说出的信息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在寒亭区有多个叫辛庄村的,只不过前面加以东、南、北等区分。虽然涉及多个村庄,但我们决定还是每个村庄都走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
 然而,走到几个关联的村庄,问过多位年长的老人,问过村干部,都没有听说有类似老人走失的。其中一名村民说,在寒亭区固堤街道确实有一个叫郎(音)庄子的村,那个村里可能有姓郎的,但现在那个村早已改了名字。这位好心村民又将该村的具体位置大体描述了一下。听后,我和李警官都非常兴奋,感觉离找到走失老人的家人已近在咫尺了。
 一路打听,我们终于找到了村民说的那个村庄。为了能了解到更全面的信息,我们找到了村干部。村干部说该村近几年并未有老人走失,本村村民以王姓和刘姓为主。在这期间,我又和青岛的魏先生联系,再次确认他所知村庄的信息,但并没有太多收获。
 和李警官分别时,他说,虽然没有找到任何线索,他还是会发动寒亭的朋友查找的。
 回到报社后,我立即编写了稿子,希望刊发以后,能借助众人的力量寻找,期待能够发生“奇迹”。
 
 照片登报引发奇迹 离家老人找到亲人
 为老人寻亲的新闻刊发以后,也就是4月19日,我早早来到报社,希望能接到热心市民提供的线索。上午确实接到几个电话,但都没有价值。中午的时候,报社同事刘帅和我联系,说临朐有个辛庄子村,可能那个村庄有姓“郎”的,他说找临朐的亲戚和朋友问问,同时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
 19日下午临近下班时,事情有了转机。我接到高新区新城街道西金马社区党支部书记郎咸春的电话。他说看到本报所刊登的消息,觉得上面的照片很像他们村里以前走失的老人,模样有几分相似,但他们村的老人是2004年走丢的。后来,郎咸春拿着报纸来到郎丰全家。郎丰全接过报纸,看到照片中的面孔,眼泪夺眶而出,这就是他走失了12年的大哥郎成群。经过商议,他决定第二天就去平度。
 4月20日晚上,我接到郎书记要去平度的电话时,确实感到有些“突然”,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帮助老人找到家人。但在没有见到老人本人前,我的心里还是有些不确定。
 第二天上午11时30分许,我们一行人赶到了明村镇冢西村。这一刻,亲人相聚,抱头大哭。12年的寻找和思念,伴随着痛哭声在这一刻释放,我也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回想整个过程,从接到老人丢失的消息四处寻找线索,到登报寻找,再到前去相认,只用了短短三天时间。正如郎成群的家人所说,如果这位村民没有看到报纸或者媒体不曾报道,可能他们只会在来世再见了。12年的苦苦寻找,12年后的相见相拥,让郎家人感觉做了一场梦。当郎成群和弟弟相拥时,这份失而复得的亲情瞬间凝固,让在场所有人眼中泛出泪花。当郎成群回到家乡,朴实的村民和他相拥而抱,这份乡邻之情再次让人泪花翻腾。12年后的相见,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更可以说是人间大爱。
 郎成群回到了生活50多年的家,整个事情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深深地感受到媒体的力量,这个家庭的团圆,也得益于爱心人士的热心帮助。只要人人伸出一双手,人人奉献一份力,希望就可能变成现实。
 本报记者 陈怀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