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露凡,1983年11月出生,昌邑市围子街道民丰村人。2013年,于露凡创建“民丰机械厂”,公司主要从事园林机、微耕机等设备的研究、生产、销售等工作,产品远销莱州、临沂等全国各地。 本报讯 于露凡1983年11月出生在围子街道民丰村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大约3岁时,由于医疗事故,他的耳朵完全听不见了。于露凡的父母决定把他送到昌邑市聋哑学校。“不能让他做文盲。”母亲王明华说,要让孩子学知识,学本领,即使听不见,等长大也要有一技之长,养活自己。 看到自己的聋哑同学还在为生活四处奔波,于露凡萌生创业帮助其他残疾人的想法。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的创业项目成了现实,2012年秋天,于露凡的父亲于树文在地里耕地,准备种植小麦。看到父亲劳累的样子,于露凡决定上去搭把手,“这个机器是我花了1380元买的,但是很不好用。”父亲于树文无意的一句话,于露凡记在心里,回家后就开始对机器进行改造。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准备,2013年,于露凡的“民丰机械厂”终于在他家的大院里创建了起来。经过多次改进后,他的田园管理机用途广泛,远销烟台、龙口、莱州等地方,仅2015年一年,他就销售近6000台,由于效益好,产品供不应求,他又带动了5个聋哑残疾同学一块干。 在于露凡创办工厂后,于露凡终于实现了帮助残疾人的诺言,在于露凡厂里的工人都是残疾人,有他过去的同学,还有一些附近村子里的残疾人。于露凡通过手写的方式表示,他用残疾人做工人的原因,是觉得他们作为一样不健全的人,能够互相理解,也希望像他这样的人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工厂的聋哑工人李会民谈到自己的这个老板,微笑着竖起大拇指。 于露凡写到,与健全的人相比,他听不到外面的声音,文化水平也一般,但是他也一样的可以幸福,并且拥有梦想,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帮助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记者 窦圆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