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关注残疾人事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刘守政:养猪制砖 样样行家
王晓平:引领众人 木业致富
王友民:纺纱织布 成就梦想
吴洪鹏:做太阳能 叫响“大鹏”
牟万明:家庭农场 树立标杆
2016年1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友民:纺纱织布 成就梦想



   王友民,1955年出生,高密市醴泉街道康四村人,高密市友民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潍坊市残联第五次、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潍坊市友民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是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合法法人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公司占地30亩,主要生产经营纺纱、浆纱、织布。
  本报讯 由于身体原因,王友民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初中毕业后,他努力寻找自食其力的机会。1976年,王友民去青岛寻找机会,在一家照相馆向器材销售人员咨询自己能否学习摄影,对方很热情,给他介绍了馆里的摄影师教他学习摄影。经过十几天的学习,王友民掌握了照、修、洗等全套摄影技术。
  回家后,他筹集资金买了相机以及胶卷、相纸等材料,走上了创业之路。1982年,王友民开办了自己的照相馆。
  1994年,王友民了解到,坯布的出口贸易量较大,利润较为可观,于是他有了成立纺织公司的想法。虽然经营照相馆有了一定积蓄,但与开工厂相比却是杯水车薪。
  王友民开始了二次创业,先是租赁了四间平房和四台44寸老旧机器,并筹集了12000元钱作为流动资金。由于资金紧张,他一周两次去青岛国棉厂卖布,每次都要赶在企业上班前赶到。上班时间一到便马上卸货,为的是能及时赶回来再到高密棉油五厂进原材料,否则就要停产。
  随着积累经验,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一年后,王友民买下了租赁的四间厂房,租赁旁边三间厂房,并陆续淘汰了旧机器,上了12台新织布机。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企业效益越来越好,原厂房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速度。1999年,王友民租下当时的康庄菌种厂,又上了新机器。2006年,王友民在醴泉工业园建起新厂房,占地30多亩。目前,王友民的企业拥有各种生产设备216台,除织布车间,浆纱车间外,又新上了纺纱厂,新购置了12台先进的喷气机器,出口金额2000多万元。
  “我要做个有追求的人,不抱怨,不等待,不乞求,树立坚强的生活信念,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不逃避现实,勇于承担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王友民说。   (记者 窦圆娜)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