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氧化碳中毒 仨年轻人“中枪” |
潍坊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抢救病人 市民点赞 |
|
寒冬已至,又到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高发期。近日,潍坊市人民医院同样接收到了不少类似的病例。其中,发生在11月9日惊心动魄的一幕更是让人揪心。记者采访了解到,市人民医院120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接到市急救中心的派单任务,一分钟内紧急出车,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煤气爆炸奋不顾身冲进室内抢救昏迷病人。事迹一出,市民纷纷点赞,在凛凛寒冬让人倍觉温暖。 凭借广告牌 艰难找到昏迷患者 “我们上车之后,电话就已经打不通了,无奈之下只能凭借模糊的地址挨个寻找……”2016年11月9日5时34分,潍坊市人民医院120指挥中心接到市指挥中心出车命令单。地点是前进街中段,棉纺厂宿舍44号门头房,呼救原因为抽筋。急救医生董佳妮、护士许桂利、司机马海滨立即出车,并拨打电话联系患者,无奈电话已经无人接听。 “我们不到一分钟出车,在车上打了十几遍电话,都是无人接听,我们考虑病人可能为癫痫发作或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等原因,联系不到患者我们只能以最快速度先赶到前进街。”马海滨回忆说,五六分钟救护车赶到,天刚蒙蒙亮,出车命令单所示的地点门头房众多,且楼牌号模糊不清,根本搜索不到对象。周边的居民也不了解情况,一时无法快速找到病人,此时电话仍然无人接听。“一开始我们只能挨家挨户搜找,后来发现门头房上的广告牌都有电话,我们就一个个对照电话号码,终于在一个狭窄的门头房找到了联系人。”马海滨表示。 现场情况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十几平的房子里一米多高一人粗的煤气罐正在滋滋漏气,房屋内的三位年轻人全部昏迷。从现场情况来看,这是个早点门头房,由于液化气泄漏导致三位从业人员全部一氧化碳中毒。室内气体浓度很高,周边门头房明火众多,随时有爆炸危险。“打开密闭的门,我们都被刺鼻的气味顶出来了,当前情况下最应该做的就是迅速关闭煤气阀门。”来不及多想,护士许桂利第一时间冲入房间,关闭煤气罐开关,由于开关老化,许桂利费了好大劲才关紧阀门,在其他急救人员和附近商铺人员的帮助下把三名中毒人员抬离现场转运至急救车上,迅速对病人进行吸氧及生命体征检测。
病患已无碍 一氧化碳中毒马虎不得 潍坊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人员面对险情不放弃、不畏惧,在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勇敢闯关,以无私大爱救患者于水火之中,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1月14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救援得力,赢得了抢救时间,病人转入医院后迅速得到救治,目前已经转危为安。三位艰苦创业的年轻人,三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再次绽放青春光彩! 每年冬天都是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高发期,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凡是含碳物质在氧不充分燃烧时,均可产生一氧化碳。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往往毫无知觉,甚至出现严重症状仍不知原因,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比如在通风不良的室内用碳火取暖;或是涮火锅时门窗紧闭;很多司机在外出时都会关上车窗,享受被暖气包围的感觉,有些人甚至躲在汽车中睡觉……都可能导致意外。当跟血红蛋白结合力比氧强大240倍的一氧化碳通过肺泡强势入血,侵占血红蛋白这条船时,机体就会缺氧,心和脑首先受累。 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部副主任医师赵丽梅提醒,一氧化碳中毒马虎不得。“每年冬天,我们医院都会接到不少一氧化碳中毒的病患。轻者多有头晕、无力、眩晕、呼吸困难,中度者可出现口唇呈樱桃红色,伴有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虚脱或昏迷,重度中毒者可出现深昏迷,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强、强制性痉挛,并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直至死亡。”赵丽梅告诉记者,在专业人员到达前,意识清醒者可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将病人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开窗通风;松开病人的衣领、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引起误吸,注意保暖;立即拨打120求救,协助医护人员到医院实施相关治疗抢救;病情重者尽早联系行高压氧治疗,避免并发症;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 事实上,许多意外是可以事先防范的。尤其是在冬季,使用炭炉取暖、吃火锅时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燃气热水器,使用前也应检查一下胶管是否有脱落,胶管上检查是否封闭良好,注意通风。 文/图 本报记者 魏慧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