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2版:安丘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全力以赴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2016年11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力以赴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安丘市多措并举推进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深入食品企业检查工作。
  走上街头宣传《食品安全法》。(资料图片)



  近来,安丘市以激情担当、砥砺奋进的态度,把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作为深入推进转型跨越均衡发展、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的主要抓手,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综合治理,落实无缝监管、突出主体责任,倒逼企业自律,全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成效显著。
1
强化组织领导 加大财政投入
  建立落实四级包靠体系。调整完善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建立了市委常委包靠镇街区、副市长包靠部门的市级领导包靠机制,明确了各镇街区、各部门责任分工,市政府与各镇街区及有关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各镇街区、各有关部门落实业态点位监管责任到人头,形成了横到边、竖到底的市、镇(局)、社区(所)、村(协管员)四级责任包靠体系,食品安全工作和食安城市创建纳入了市政府对镇街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实施农安、食安、公安“三安联动”,构建起政府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整合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全市设12个镇街监管所,3个市场专业监管所,人员编制平均达到15名,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平均达到5名,实际到岗率达到80%以上。各镇街区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站,每站均派驻农产品安全监管员。在全市社区和村庄设立并聘任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协管员,做到了“一人一档”全覆盖。在市公安局设立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大队,专职负责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各食品监管部门积极开展集中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研讨交流活动,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水平。
  提升完善基层执法装备。按照国家食药总局标准要求,市财政投入200余万元改善各镇街市场监管所设施建设和执法装备,执法车辆、快检设备、投诉电话、传真复印机、打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电脑、执法记录仪、执法工具箱“十个一”和办公家具等设备设施配备齐全,普及推广使用手机APP、笔记本电脑、车载传真打印机等移动执法终端。
  保障满足检测技术支撑。全市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达到每份1000元/3份/千人的抽检需求。通过资源整合,独立设置了综合性的市检验检测中心,为市政府直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具备食品检验资质、常见指标实验室检验能力及现场定性速测能力,承担全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业务。中心拥有检验场所5000平方米,其中食品类检验用面积3500平方米;取得食品类检测认证项目336个,涵盖5600个参数;配备仪器设备共计330台套,价值1000余万元。
  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利用食品安全周、科技下乡等平台,每年面向广大群众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24场。全市累计投入320多万元,利用“一屏二栏三站四场五车”、网络、电视、报纸、社区文化大院等载体,通过便民卡、公开信、明白纸、沿街版面、报纸图书、有线广播、手机彩铃、标语横幅、电视新闻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食安城市创建和食品安全科普宣传。
2
   强化综合治理,落实无缝监管
  “防线”做到纵深到底。围绕食用农产品安全,全市建立了源头治理、过程控制、末端检测和市场准入“四道防线”。建立了全市农药集中交易平台和食用农产品质量管理中心,完善农兽药告知备案和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农兽药非法经营使用行为。建立食用农产品信息追溯系统,在各镇街区设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站,村居设监管员,长期实施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制度,统一生产档案管理,按照“追溯系统”要求做到生产档案100%录入、产品信息100%上传。制定实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赋码制度,实现了信息追溯到田间地头。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全面落实了食用农产品入市出具公示产地证明或有效检测合格证明制度,确保了农产品上市质量安全和放心消费。
  检测实现全域覆盖。在市级检验检测中心之外,全市建立42个镇级农产品检测室覆盖全部镇街区,在100多个涉农社区和12个镇街市场监管所全部建立了快检室,在7家农产品市场、大型超市建立了快检室并实行第三方托管,在2所学校食堂、3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建立了检测室,按照大镇2部、小镇1部标准统一购置了17部流动检测车,形成全域全覆盖的检测体系,实行从大田到市场、从市场到餐桌的不间断、无空白全程检测,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保持齐头并进。严格实行生猪定点屠宰,投资建设了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并投入运营,所有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与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单位签订了收集运输协议并建立处置交接记录,全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重组整合为2家企业,提高了监管效能。
3
   突出主体责任,倒逼企业自律
  严格获证许可条件。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市场开办者全部建立了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及组织机构并上墙公示。指导督促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强化过程控制,场地环境、设施设备、卫生条件、流程布局、从业人员等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出厂检验、产品追溯召回、员工健康、培训教育、食品安全自查自纠等制度,无生产销售禁售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行为。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市场监管部门编辑印发食品从业人员培训教材10000册,培训食品从业人员5900余人次。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普遍对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配备食品安全管理员并加强培训考核。企业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监管员等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集中培训达到40小时。
  实施准入准出制度。食用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落实产地准出管理,并实行赋码追溯,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商场超市全部落实了产地证明和检测准入制度。
  制定了《安丘市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工作方案》,自今年9月24日开始,对全市行政区域内种植、养殖及初加工食用农产品开展产地安全准出管理,按照行政区域全覆盖,品种逐年扩大的原则,到2018年实现食用农产品全行政区域、全品种产地准出管理全覆盖。
  开展自主检测把关。域内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全部设立了检测室并实行第三方托管,检测信息和不合格品处置结果在醒目位置即时公布。大型食品企业全部自设检测室,建立问题食品召回制度,及时发布、召回问题食品,问题食品召回率达到100%。
4
   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发展
  规划引导。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潍坊市产业发展政策,努力提高食品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促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已建成标准化种植园区139个,新增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国家级1个、省级2个、潍坊市级6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合作社2个。
  品牌认证。大力加强品牌建设,培育食品示范单位和食用农产品品牌。2015年以来争创山东名牌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创建“食安山东”食品生产加工示范企业5家、申报食品流通示范单位32家,创建餐饮示范店8家、省级“清洁厨房”10家、餐饮一条街1处,全部完成申报任务。“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到276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个,面积95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73%;已认证“三品一标”畜禽养殖场86个,其中有机转换畜产品1个,规模养殖场获得无公害认证的比率提高到70%以上。酒类规模以上生产企业认证比例达到100%。
  升级改造。今年全市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在9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和农贸市场实施了升级改造。支持鼓励有实力、后劲足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发展食品规模化生产和连锁经营、配送,市直有关部门和镇街规划建设景芝三页饼食品产业园区,引导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和小作坊入园经营。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玉芳 通讯员 黄为华 崔同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