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装公司提前进行新小区房型设计,年终冲刺商家力求跑量取胜 对于装修这个也要“看天吃饭”的行业,时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到年底,大部分消费者已没太多装修房子的冲动。各家装公司则为了抓住今年的最后一批消费者,开始了一年中最后的促销,用各种各样的优惠吸引消费者。 市场 家装品牌年终加大优惠力度,冲刺业绩 眼下已经临近12月,家装市场开始一年中的最后冲刺。对于想要装修的消费者来说,现在已经到了春节前装修开工的临界点了。 对于整个家装市场来说,年底的销售业绩不仅决定了第四季度的整体业绩,也对全年的销售业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家装品牌在12月来临前,都会加大优惠力度,力求跑量取胜,冲刺业绩。 记者了解到,未来的几天,潍坊家装市场冲击本年度业绩的大促销即将展开,金秋促销的余温还在,周年庆促销的活动还未结束,家装建材市场“年底大冲刺”促销的烽烟又相继点燃。 11月27日潍坊居然之家、益家园、红星美凯龙都将举行大型促销活动,“年终献礼”“周年庆”“抄底价来袭”等促销活动层出不穷。商品的价格一降再降,最低折扣惊爆登场。有的卖场推出超值回报活动,只要消费者在年前购买打折商品,还可以抽取万元大奖,促销形式五花八门。 这拨促销后,12月12日的“双12”促销将接连打响,在年底家居行业持续促销的趋势俨然实现了无缝对接。 居然之家一门店的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未来一段时间,家装市场开始了一年中的最后冲刺阶段。商家通过各种形式的促销吸引消费者,为第四季度的整体业绩再拼一下,同时这也影响到全年的销售业绩。 变化 打通线上线下会场,让消费空间无界限 记者了解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少商家的营销模式有所转变,在许多门店,“线上预约,线下体验”成为购物新模式。尤其是即将到来的“双12”,线上卖家在促销的同时,线下建材家居的联动也开展起来,在不少门店都会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卖场作为一个提供营销、宣传、服务、展示的平台,在促销时也会推广品牌理念。 在许多商家,都实现了销售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者网上预约购买,通过实体店面作为支撑,为消费者提供线下服务。消费者可以拿到网上的价格,又能享受当地实体店的服务。 美乐乐家具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者可以提前在线上选货、比价,并通过线下会场进行亲身体验,可以借助手机、电脑、PAD到线上了解更多详细信息,线上或者线下完成支付。也就是说,无论是在线消费还是实体店体验,消费者都可以随时决策。 红星美凯龙的销售人员表示,单纯的抽奖、买赠促销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低价促销这样的价格竞争其实是最低端的竞争。促销能刺激市场,但是过度频繁的促销就如毒品,会让商家与消费者都深陷其中,行业进入非常态。这种线下门店将联动助阵,打通线上线下会场,让消费空间变得没有界限。 活动 “家装预订”形式吸引明年装修的消费者 除了建材市场外,部分大型家装公司在冬季装修特惠活动中不仅将装修工费标到了全年的低价水平,还将主辅材的价格也大幅调低。据商家透露,如今正值交房高峰,很多业主已经把装修列入日程,为了赶在明年春季装修大战中抢得订单,目前搞活动“先下手为强”。 对于一拨又一拨的促销活动,商家都抱着“吸引要装修的消费者签单和明年装修的消费者提前预订”的心态进行。“现在消费者不好找,抓单越来越提前,很多家装公司都在提前做新小区房型的设计。”某家装公司的经理表示。 记者注意到,“家装预订”形式的活动成为家装公司促销的主流,以“交定金、享受优惠、明年装修享低价”等优惠方式,吸引计划明年装修的消费者。 据东易日盛装饰公司的设计师介绍说:“一般在交房前2-3个月消费者会考虑装修的事情,现在签单的客户大多是年后装修的。一方面是因为年后工钱会涨,另一方面,家装主材、辅材等原料价格也会上涨,因此现在预订确实有一定实惠。” 业内 让利很关键,更需要让消费者看到品质 虽然年终不少商品价格大降,但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和消费品质的提升,除了关心价格之外,对产品的品质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也非常重视,因此家装建材品牌各商家之间的竞争已不单是集中在价格战方面,质量管理和诚信售后服务等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地方。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只顾眼前蝇头小利,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有些得不偿失,毕竟现如今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日趋理性,不再被一些噱头轻易打动,所以商家还是要拿出真材实料,才能让消费者得到真正的实惠。” 在大肆推出各种促销活动的同时,商家也不得不承认,消费者消费越来越理性,即使卖场促销品类多形式多,但还是会货比三家,选择最为实惠的。正在装修新居的业主何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虽然大家都在做促销,但是细细比较起来还是有区别的,有的是返券,有的是送现金券,有的是直接减现金,有的是直接打折、抽奖送家电现金等等,看多了促销活动,往往会不自觉地怀疑到底这些产品的底价是多少,是不是价格虚高?同时面对众多促销也麻木了。” 业内人士认为,在年底活动中,商户一般都会在卖场促销活动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些让利,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强调和传播消费理念,让利很关键,但也要让消费者看到产品的品质,在选购的过程中学习该怎样选择商品。 本报记者 刘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