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时评 |
第03版
速读潍坊·城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逝世,享年90岁 享年90岁逝世 民众震惊难接受 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当地时间11月26日凌晨发表全国电视讲话时宣布,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逝世,享年90岁。 劳尔·卡斯特罗说,“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向全体古巴人民、拉丁美洲的人民和全世界的朋友宣布,11月25日22时29分,古巴革命总司令菲德尔·卡斯特罗去世了。稍后,治丧委员会将会公布菲德尔·卡斯特罗的丧葬事宜。” 劳尔·卡斯特罗表示,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遗体将遵循其遗愿火化。 虽然已过午夜,白天热闹的哈瓦那总统大街上还有些年轻人的身影。一位名叫马丁内斯的年轻人告诉记者,20分钟前,正在街头聚会的他们从警察口中得知菲德尔·卡斯特罗去世的消息,这让他们感到震惊并难以接受。马丁内斯说:“对古巴人来说,菲德尔·卡斯特罗是一个父亲般的人物,没有菲德尔就没有古巴今天的一切。”他说,天亮后就会有纪念活动,古巴人会为这位革命领袖祈祷追思。 菲德尔·卡斯特罗最后一次见诸报端的照片拍摄于今年11月15日,当时他会见来访的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8月13日90岁生日当天,他出现在首都哈瓦那的卡尔·马克思剧院,与民众一起观看演出。 古巴传奇人物 人民的革命领袖 1959年,30岁出头的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起义军推翻了巴蒂斯塔的亲美独裁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取得了古巴革命的胜利。两年后,卡斯特罗宣布古巴开始实行社会主义革命。 1961年,美国与古巴断交后,发动了臭名昭著的“猪湾行动”,支持古巴雇佣兵登陆猪湾,试图用武力推翻古巴革命政权。一年后,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法令,标志着美国对古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贸易禁运及经济封锁正式开始。在卡斯特罗的带领下,古巴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克服了美国长期经济封锁造成的严重困难,经受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来的巨大冲击。 2006年7月,由于健康原因,菲德尔·卡斯特罗将权力平稳交接给弟弟劳尔·卡斯特罗。两年后,他宣布辞去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职务,正式结束49年的执政生涯。 中国的好朋友 首个建交的拉美国家 古巴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1960年9月28日,中古两国宣布正式建交。1995年,作为古共第一书记的卡斯特罗第一次访华。这次访问持续了8天之久,期间他参观了北京、西安、上海、深圳、广州等5座城市。当卡斯特罗到达上海时,人们自发来到街上夹道欢迎这位远方的客人,想亲眼目睹这位拉美硬汉的风采,这样的场景让他很是感动。 1999年,飓风“艾琳”肆虐古巴,致使首都哈瓦那的电力供应大规模、长时间中断。据中国前驻古巴大使刘玉琴回忆,那次风灾过后没多久,卡斯特罗就来到中国大使馆,询问受灾情况。当得知使馆已经断电26个小时后,卡斯特罗一言未发。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几天后,古方政府就给中国大使馆送来了一台发电机。刘玉琴回忆道,“直到现在,这台发电机还放在中国大使馆,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 多次发文章力挺中国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卡斯特罗同多位中国领导人交往密切。他对中国饱含深情,在中国遭受无端责难时,卡斯特罗多次挺身而出反驳西方的反华言论,并盛赞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 2008年正在术后康复中的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于4月1日在古巴共产党中央机关报《格拉玛报》上发表了题为《菲德尔同志的思考——中国的胜利》的署名文章,他相信“中国一定能在主办奥运会方面取得胜利”。他在文章中说,是“帝国主义”在西藏策划了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他们制造这场“反华活动”的目的是阻止作为奥运会东道主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取得胜利。他认为,有些人患了“敌视中国”症,“这在许多西方人中是很普遍的”,由于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上的差异,西方人习惯于“蔑视来自中国的一切”。 另据拉美社2009年3月31日报道,古巴官方网站“古巴辩论”3月30日刊登了一篇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撰写的“菲德尔同志的思考”专栏文章。卡斯特罗说,从经济角度讲,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在伦敦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的影响力将是巨大的。在这篇题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强国》的文章中,他说:“从美国实力占绝对统治地位以来,这种情况从未出现过。” 本报综合报道 追忆 “菲德尔·卡斯特罗同志是古巴共产党和古巴社会主义事业的缔造者,是古巴人民的伟大领袖。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古巴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维护国家主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壮丽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也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菲德尔·卡斯特罗同志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人物,历史和人民将记住他。” ——习近平 “这位杰出的政治家的名字应该被认为是世界近代史上整整一个时代的象征。卡斯特罗和他的同志们建立起的自由独立的古巴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位有影响力的成员,这对于很多国家和那里的人民来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范例。” ——普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