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故宫中左门。(资料图片) |
|

|
|
在明王朝的吏治制度里,进士是走上仕途的入口。崇祯四年(1631),亦或许在此后稍晚的时间里,张尔忠被朝廷“铨选”为河北临漳县知县。他锋芒初露,写下了智者故事的篇章,同时,也揭开了自己悲歌人生的序幕。
潍县技艺进临漳 带领乡民吃毛蟹 临漳种地从来不间苗的田野里,毛蟹遍地,却无人敢吃。毛蟹被临漳人称之为“武郎神”,乡民对着蟹群焚香烧纸,祈祷“武郎神”不再遍地横行。庄稼连年歉收,家家户户疏于农艺,聚众赌博之风却遍及全县。张尔忠便写信给潍县的子侄兄弟,请他们组织木匠、瓦工和种田种菜能手200余人前来传授农艺技术。同时写出县衙告示,当年完不成田赋者,以“惰民”论处,处以刑罚。据大常疃村流传,五行八作,村中举家迁往临漳者多达数十家。三年后临漳民风大变,百姓完成了几年拖欠的“种地纳粮”。 有一天,张尔忠请乡绅和头面人物到衙门吃饭,不准请假误席。只摆了一道菜:清蒸毛蟹。张尔忠走下主位,逐人敬酒。张尔忠和潍县老乡揭盖去螯,津津有味地嚼起了毛蟹,乡绅们这才知道,“武郎神”原是一道美味! 当地有一“大杆子”盗匪头目,团伙百余人,打家劫舍,骚扰地方,因其凶悍横行,乡民送他“武郎神”的绰号。张尔忠缉匪捕盗,唯独“武郎神”诡计百出,四方搜捕,仍然逍遥法外。团伙中有一陈姓犯人,新婚之夜被收捕在监,新媳妇赶来探监时,两人相对而泣,难分难舍,恰好被张尔忠遇见。张尔忠暗中安排狱差让两人在监号中一夜相会,之后新媳妇有了身孕。陈姓犯人知道后感激流涕,主动向狱官说出了“武郎神”的藏匿行踪。“武郎神”被捕后就地正法。 数年过后,通过吏部考察,临漳县“郡治冠海内”。 百官行取入京城 召对或因阻挡起义军有功 崇祯十年(1637),按照吏部的规定,由省级长官巡抚推荐,张尔忠与各省100余名治绩突出的府县级官员来到京师“行取”。“行取”为朝廷惯例,每三年一次,吏部要对这些出类拔萃者面对面考察。一般说来,凡“行取”官员就有进一步升迁的希望。更大的幸运却突然从天而降:朝廷中枢机关传出圣旨,崇祯帝要在中左门单独召见张尔忠。 皇帝单独召见叫“召对”。位列三台的重臣又得过几次这样的宠渥? “召对”是有原因的。就在“行取”的前一年,关中大饥荒,数万饥民揭竿而起。饥民大军越过河南省,直扑临漳县而来。喜好谈兵的张尔忠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壁垒般挡住了起义军队伍的奔袭。对于这段历史,清人张缙彦在《资政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使肯仲张公传》中有这样描写:“当是时,大寇掠晋豫,望屋而食。公擐甲治具,选里中子弟得一旅,分十六营,蠲积粟万六千,白镪数万,筑台十二以扼贼”。 看得出张尔忠对此局势早有预见,广积战备物资非朝夕间能完成,筑起十二座壁垒森严的炮台当然要未雨绸缪,训练十六营子弟兵,兵士三万余人,更要躬亲操劳。另有记载,他“每练兵自朝至昃,不遑暇食,袖中出干糇冲沸汤啖之,与士卒同甘苦。声威大振,寇不敢犯”。 对于这样的危局,有谁比崇祯帝更清楚?哪里仅仅是“望屋而食”,起义军的袭来还有着更为重要的军事动机,驻扎在辽东海岛上的总兵毛文龙一部哗然兵变,包围了海防军事重镇莱州城,起义军企图突过临漳东来,与叛军联合,燃起直取大明江山的烈火。此时,崇祯帝当然要召对张尔忠这样的壁垒干城了。 召对内容是机密的,即使后来张尔忠写下的《平台召对纪略》对此亦语焉不详。但可以猜测,召对时会说起起义军,至于其中问答详细内容,再无人知晓。 “行取”的结果:擢升张尔忠为山西道监察御使。 ◎相关链接 李自成义军突起 八旗铁骑几次越过山海关 张尔忠诚惶诚恐走进中左门的时候,也许还不知道这样一个名字:李自成。 崇祯十年(1637),李自成在干什么? 崇祯七年(1634),钦差大臣、兵部尚书洪承畴统领十几万精兵正铁桶般围剿河南山西一带的各路农民起义队伍。为突出重围,起义队伍只得抱团取暖,高迎祥、张献忠等十三路“大杆子”齐聚河南荥阳商议良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荥阳大会”。会上,高迎祥麾下部将李自成建议各路联合为一体,分兵出击,把农民军分为东、西、南、北四路,集中精锐向朝廷兵力薄弱方面突击,然后遍地开花,让朝廷首尾难顾。此言一出,众人呼应,一时走活了危局中的全盘大棋,李自成声誉鹊起。此后,高迎祥被俘遇害,李自成领众“以走致敌”,声东击西,避实击虚,连下阶州、陇州、宁羌等地,然后,飞兵三路入川,击杀总兵侯良柱。 这就是崇祯十年的李自成。烈火燎原,李自成树起“闯王”大旗,对于朱明王朝来说,这是面令人胆寒的“悼亡”旗帜。张尔忠筑起十二座炮台的临漳小县,太沧一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山海关外的满州八旗铁骑早已对中左门内的天子宝坐虎视眈眈。其间几次越过山海关,大兵入境,直逼北京天子脚下,因朝廷调集全国精锐部队死力阻挡,才大肆掳掠后退回了白山黑水间。 崇祯帝心知肚明,可面对着张尔忠这样的七品臣下,他只能忍隐不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