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Q4版:青州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这米线店,每卖一碗捐一元
青州文学艺术讲习所第一期培训开课
刘元民诗歌集《一路欢歌》出版发行
2016年11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米线店,每卖一碗捐一元
店主王俊福长期做公益不图回报
  在悦丫丫米线店,一名跟随家长就餐的小朋友正在捐款。



  认识王俊福很偶然。笔者路过泰丰购物广场,挑来选去就到了广场最南首吃饭,忽然一个“悦丫丫米线”吸引了我的目光。名字挺顺眼,进去看看吧。
  店面里齐腰高的隔断上摆满了鲜花,悠扬动听的轻音乐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若有若无,还有不少年轻人边吃边轻轻地闲聊,气氛很静很优雅。记者发现擦鞋机上有一个捐款箱。一位清瘦的中年人正在用工具将里面的钱压紧。笔者有些好奇。“捐款箱里的钱都满了,放不进去,残联还不来取。”他说。笔者问:这么多捐款的?他笑笑说:“哪里啊,是我往里放的,这是我承诺的,每销售一碗米线捐一元。”
  他这样一说,笔者便肃然起敬了。打量着眼前这位清瘦中透出儒雅的中年人,问:“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做的?”他微微一笑说:“从开业,上月残联的人来取钱,是两千四,这个月,还没到月底,箱里满了,至少三千了。
  笔者也是一名志愿者,特别敬佩有爱心的人。笔者要了一份米线,便坐桌前等着,笔者问:“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你是怎么想到捐款的?”
  他过来握住笔者的手,很亲切。说着给笔者递了一杯他们店自己磨的芝麻糊,很稠,却十分清香可口,我第一次喝到。
  经过交谈得知,这位中年人叫王俊福,老家青州,太爷爷带着爷爷去东北逃荒,定居在吉林。他是十年前回到青州做生意的,感觉青州一点都不陌生,因为是老家,对青州人特别亲。
  他也是从贫困中过来的,知道贫困的艰辛,也得到过好心人的帮助,就想报答那些好心人,但现在找不到他们了,就是找到,人家未必在乎他的回报。“我现在做不少善事,也不图什么回报,有能力就帮助别人。”他告诉笔者,米线馆开业的时候,捐了三十辆轮椅,还承诺卖一碗米线为残疾人捐一元。他说,东夏镇一位残疾人来这里吃饭,看他很可怜,给了他八百元。“有一个爱心组织,我是东北老乡会的会员,每次捐款,都少不了我的。到底捐多少记不清了,再说记这个干什么,这是我愿意做的。我妻子是青州人,咱们青州人境界非常高,她说只要够交房租、税款,赚的钱全捐了也没意见。”他说。
  他说得很朴实很真诚。笔者要的海鲜米线上来了,用银色的锡纸包着,很独特的做法。轻轻揭开锡纸,乳白色浓汤里露出银白的米线和大虾、海蛎子、蛤蜊,一股浓郁的海鲜香直拱鼻子。米线入口清爽鲜香,真好吃,我由衷地感叹道。
  一边的王俊福看笔者吃得开心,很欣慰地笑了。据他说米线都是用东北有机大米做的,烹制用锡纸包裹,营养得到最大保留,味道也纯正,这是他们“悦丫丫米线”的特色。
  说实话,这顿午饭大约是笔者记忆中吃得最具特色最爽口的一次了,不仅品尝到美味,还认识了一位有爱心的老板——王俊福,从心底里向他致敬。
         马汝建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