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焦点
 
标题导航
到后年建成51座充电站
全国贫困县“十三五”全摘帽
收养子女要过三道评估
挂牌如厕
集全省之力向低价游开刀
应急方案岂能说变就变
我市四项目入省科技计划
2016年12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急方案岂能说变就变
□ 本报评论员 李帆



  11月30日22时许,河北石家庄市政府下发紧急通知,决定自12月1日8时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色(Ⅰ级)响应,中小学、幼儿园停课。而12月1日2时,石家庄市政府又临时通知各中小学、幼儿园不停课,并注明“此前发布内容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12月2日《春城晚报》)

  古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如今石家庄市又上演了“停课戏家长”的闹剧,涉及广大民众的雾霾预警岂能儿戏?
  针对市民的不解,石家庄市教育局称,通知变化是按照市政府应急办要求作出的,他们也是凌晨才接到通知。石家庄市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则称,这事应该询问市大气办。市大气办工作人员又说不清楚情况,领导正在开会。政令说改就改,折腾民众不说,更关系到应急响应的科学性。
  按理说,雾霾应急预案应有一套严谨的流程,根据雾霾的严重程度作出不同的应对,各部门应当有条不紊地照此执行。而石家庄这起半夜变卦事件,暴露出当地政府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问题。教育部门觉得“该停课”,应急部门却叫停停课,市大气办又在装糊涂,难道雾霾应急只是凭个人理解吗?对于雾霾应急,连当地政府部门都模棱两可,民众就更加一头雾水了,如此应急,不仅达不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反而让民众平添许多忧愁。
  经过多年“战霾”,无论是民众还是政府部门,早就摆脱了当初“谈霾色变”的恐惧,应对措施更加成熟。而作为雾霾的“重灾区”,面对突如其来的“十面霾伏”,石家庄市至今仍是手忙脚乱,当地相关部门难道不该自省其身吗?
  制定应急响应办法是否经过科学论证、有没有科学依据?应急启动是否建立在科学监测预报基础上?各部门有没有联合行动、协调一致?这些问题,比是否停课重要得多。然而,当地至今没有给民众一个说法,压根就没有总结教训的意思。就算这次能蒙混过关,可是雾霾不会就此销声匿迹,再次袭来时,当地又会怎样折腾民众呢?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叫停停课后,如果当地政府能制定出一套科学严谨的应急预案,民众也就能安心了。可是问题恰恰出在当地管理者不走心,遇到差错觉得无所谓,给出岔子埋下了隐患。这并非大题小做,毕竟雾霾的“杀伤力”我们早就领教过了,当地别等到出大麻烦了才想到要“深刻反思”。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