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至少发生九起众筹治病引发的质疑事件 引起全民关注的“罗一笑事件”,12月1日再次出现转折:260余万元赞赏资金原路退回至网友。记者梳理媒体公开报道发现,2016年以来,众筹治病引发质疑的事件至少发生9起。 数据说事 通过平台求助,半年众筹近80亿 数据显示,这9起众筹发起人年龄平均为24.6岁,4人为生病的“子女”筹款,3人给重病的父母募捐,还有2名发起众筹者系患者本人。 记者发现,除2起募捐未设定目标金额外,其余7起事件中有5起募捐金额均达到目标,其中中山大学团委教师何金鹏众筹10万元,最终获捐95万元,“溢价”最高。而从众筹方式来看,通过QQ群、朋友圈、微博打赏等社交平台寻求帮助的有5人,占比达到56%。 而惹非议的9起事件,皆因网友对众筹发起人的持续跟踪才发现“疑点”。从结果和回应来看,9起事件中2人涉嫌诈骗罪,其余7起事件仅是当事人通过媒体“表态”了事。 此外,据《2016年全国众筹行业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数量累计达370家,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底仅为283,半年时间增长率达30.7%。仅今年上半年,全国众筹行业就成功筹资79.41亿元,是2014年全年全国众筹行业成功筹资金额的近3.7倍。其中,公益众筹项目4986个,平均每个项目筹集资金4.1万元。 花样众筹 有的家底被揭,有的因炫富暴露 所述病情与实际不符 2016年10月 江苏一乳腺癌患者家属在轻松筹上募捐30万元,网友微博爆料称募捐者所述病情与实际不符,目标金额也远超实际所需。 患者家属回应称,检查结果出来后治疗方案有变,已将目标金额修改为5万,并表示自己以前没有使用这类平台筹款的经验。 有车有房收入可观 2016年6月 昆明徐某在轻松筹上发起募捐,目标金额1万元,帮助刚出生的儿子。截至6月17日上午10时30分,已有384人支持,金额达10094.48元。 与此同时,知情人爆料说女子涉嫌“骗人”,名下有雪佛兰轿车一辆,家有一栋民房,房屋出租,父母开麻将室,收入可观。 徐某回应称,“是不是所有人必须身无分文才能求助?我只不过是请大家帮个忙,没什么特殊的,村里有朋友妈妈患癌症,通过轻松筹筹到了钱,我才想到这个方式的。” 夫妻都有正规工作 2016年3月 中山大学团委老师何金鹏因女儿早产急需大笔资金、自己手头又紧,发起了微信“公益众筹”。微信公众号文章发出仅约1小时,他的微信收到的捐款就已突破5万元;2小时后,预计捐款已超过10万元,他在朋友圈呼吁停止捐款,不过爱心仍在不断涌来。最终总捐款数超过95万元。 夫妻二人都有正规工作却筹不到10万元?对此网友质疑称,何金鹏不变卖资产、不借钱、不贷款可能是为了不用还钱。他回应称初衷是救助女儿并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早产儿救助,他承认自己的公益众筹确实存在不足,将把余额全数捐出。
募捐八万花十万买车 2016年9月 重庆小伙钟某患尿毒症,筹款目标是50万元,共有1674次支持获捐87226元。网友随后曝光“募捐8万却花10万买车”。 钟某父亲表示,买车的钱,全部是跟亲戚借的。
朋友圈秀奔驰钻戒 2016年2月 4岁女儿确诊白血病,浙江宋女士不仅发起募捐,还在某众筹平台发起众筹。获得近3000笔捐款,募得资金26万余元。 有爱心人士添加求助女子的微信后,发现她开奔驰、秀钻戒。 宋女士丈夫回应称:(关于秀钻戒)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正常女人在晒自己的幸福,不应该受到抨击。 消费善意是最大的恶 打赏是互联网新兴的一种非强制性的付费模式。这种短时间内募集到大量资金的效果还是令人震撼的。但是如何避免网友爱心被利用,保障公众对资金用途去向的知情权是值得思考的。 目前私人募捐特别是微信朋友圈个人募捐还属法律真空地带,申请个人求助的条件、信息的真实性、如何保证募集资金只用于治疗、设置捐款上限、谁来监管等都没有明确的规范。消费的善意无法挽回,希望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细化私人募捐、个人求助细则,让真正有困难的人得到救助。 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