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台雷沃收割机发运苏丹 |
创我国一次性交付海外谷物收获机械装备订单新纪录 |
|
|
◥800台雷沃谷物收割机从厂区发运,将经青岛港海运至苏丹。 |
|

|
|
12月7日上午,“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落实“中苏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暨雷沃重工苏丹客户800台谷物联合收割机交付仪式在雷沃重工厂区举行,满载雷沃小麦联合收割机的物流运输车辆驶出厂区,发往苏丹。这是近年来中国出口非洲区域成交额较大的机械装备类政府采购项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性交付海外最大的谷物收获机械装备订单。
产品有“适应性”改进 7日上午,装有800台雷沃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物流车从坊子区雷沃重工厂区出发,这些机械将经由青岛港运往非洲国家苏丹。苏丹驻华大使欧玛尔·伊萨·艾哈迈德说:“近年来中苏农业合作稳步推进,雷沃重工是中国最大的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其农机产品在市场适应性、可靠性等方面有效满足了我国农业生产的需要,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接到订单后,针对苏丹南部是热带沙漠、北部是热带草原的特殊环境,雷沃重工对产品相关部件进行了优化和提升。通过一系列“适应性”改进,产品适应性大大增强。 为保障本批产品在苏丹顺利使用,订单交付前,雷沃重工已派出服务队赶赴苏丹对用户和属地服务人员进行交机前培训。订单交付后,还将再派出另一支售后服务队,为项目的执行开展售后服务和配件补充工作,免除用户的后顾之忧。 雷沃重工副总经理常嘉茂说:“苏丹再次选择雷沃产品,证明了苏丹政府和人民对雷沃品牌的信赖。随着出口苏丹800台谷物联合收割机大单的发运,雷沃重工‘走出去’再获重要突破,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今后,雷沃重工将继续打造具有差异化和技术领先性的产品,为用户创造更高价值。” 助力中苏农业合作 记者了解到,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正式农业合作关系以来,不断推动农业高层交往和人员往来,加强农业技术交流,开展经贸合作,农业合作已成为中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6年起,雷沃重工便与苏丹政府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先后分两批执行了629台谷物联合收割机采购项目及300台大马力拖拉机的政府采购援外项目,成交金额近3000万美元,雷沃产品早已成为当地用户心中的明星产品。凭借产品的性能卓越及系统的服务支持,雷沃产品近些年在非洲市场表现优异,雷沃重工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出口非洲农机企业。 业内专家表示,中苏农业合作已成为中苏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苏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是一揽子工程,能推动中苏农业合作共同发展,对中苏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苏丹的农业发展潜力,对我国的农业相关企业也是重大利好。这次雷沃重工出口苏丹800台谷物联合收割机项目,为苏丹现代农业提供了一批实用、可靠的农机产品,将进一步促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建设,成为助力落实“中苏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的有力注脚。 拓展国际“朋友圈” 近年来,雷沃重工有序推进研发、制造、营销、服务全价值链能力升级的同时,积极扩大在东南亚、非洲、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朋友圈”,与中国交通建设、青岛港等中资企业强强联合走出国门,不断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等活动中,接连斩获大单。 雷沃重工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3%—5%作为研发经费,目前已投入超30亿元。从成立国内首家海外研发中心,到并购阿波斯、马特马克、高登尼,再到引领中国农业海外的属地化运营实现零突破,经过几年的战略布局后,2015年起,雷沃重工进入“收获季”。当年10月,由雷沃阿波斯欧洲推出的阿波斯5000、6000、7000三个平台的拖拉机产品全球发布,一举突破国内拖拉机尚不能自主“动力换挡”技术并荣获“欧洲年度拖拉机银奖”,也是国内农机产品获得的首个国际奖项。今年11月,高登尼拖拉机又获得欧洲年度拖拉机专业拖拉机类银奖。 雷沃重工董事长、总经理王桂民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非合作项目的推进,雷沃重工将勇于承担起行业“先行者”的重任,进一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与更多非洲国家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助力非洲现代农业,也为“中国智造”走出去树立行业范本。 文/图 本报记者 韩镇通讯员 房黎明 姚彬 岳雯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