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华北书社及其创始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进入国营书店任公职
2016年12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进入国营书店任公职
  张冠群申请加入新华书店的申请书。(资料图片)
  张冠群(右三)跟新华书店门市部职工在一起。(资料图片)



  潍县解放后,被战争摧毁的华北书店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又重新开张了。张冠群冒险为丁叔言长子、昔日恩人丁镜秋作保,帮其顺利到青岛核账拢资,二人经此事成为莫逆之交。后来张冠群积极申请加入国营新华书店,成为国家干部,此事在工商界反响很大。
解放后书店重开 昔日恩人登门求担保
  1948年4月潍县解放,改称潍坊特别市。华北书社书毁钱无,走投无路。为此,张冠群忐忑不安地来到市教育局,向局长臧君宇反映。臧君宇热情接待了他,当即答复:“经营书店业务很有发展前途,要积极搞下去。”并介绍他直接到新华书店取书销售,不用什么资金。于是,张冠群便在城里东门大街借到一处门面房,简单粉饰布置后,将从新华书店取来的书分门别类地上了书架,华北书社又开业了。
  张冠群正踌躇满志时,遇到了人生中最为棘手的事情。当年在他开业最困难时帮助过他的丁镜秋(丁叔言长子)找上门来。丁家的企业、商铺遍及全潍县城,在青岛还有产业。因时局动荡,青岛还没解放,丁镜秋要去青岛核账拢资。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求有保人担保才能放行。丁镜秋原以为此事轻而易举,没料到亲朋好友的态度都是“不行”。
  丁镜秋心急如焚,无奈之下敲开了华北书社的门。张冠群面对这位昔日恩人、教过他的师长,权衡再三,毅然答应愿做担保,并当即和丁镜秋到出入境办事处签字画押,履行担保手续。
丁镜秋如期还乡 与张冠群成莫逆之交
  当时也有人为张冠群捏了一把汗,担心丁镜秋的出身背景,到青岛会即刻飞往台湾或香港,这样张冠群麻烦就大了。张冠群很坦然:“将心比心,他不会做此等陷人于不义的事。再说他只带了个账房,家眷都在家中,相信他限期一到准会回来。”
  丁叔言早在1946年12月30日服毒自杀,自杀前曾做山水画一幅,送给当年他的莫逆之交、顶头上司、担任过潍县县长的厉文礼,并有绝命诗一首留给后人,其中写道:“如此世界,何足留恋;五十九岁不为少年;无奈达观,并非短见;一生过程,化为云烟。九年前今日,是为了国家民族谋生存;今年的今日,是为了个人精神求摆脱。”丁叔言刚去世不久,在潍褒贬不一,他先跟随厉文礼抗日救国,受人赞扬,后被捕降日遭人唾弃。他儿子要张冠群出面做保,当然令人极其为难。
  丁镜秋果然如期回来,通过此事,丁镜秋与张冠群成了莫逆之交。
申请入新华书店 声名远播之际遇故人
  新政权对张冠群的帮助,使他看到了图书事业的发展前景,更看到了新中国蓬勃发展的未来。
  在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中,华北书社积极申请加入国营新华书店,得到政府批准,不久,昌潍地委任命张冠群为门市部主任,原华北书社的两名店员成为国家书店正式员工。这个消息曾在潍坊广播了十余次,在工商界引起很大反响。
  这天中午,张冠群走在回家的路上,当他拐进胡同要进家门时,见三五顽童围着一个挑担子的人在争嚷什么。近前一看,是一个用铺衬和头发换泥人、水咕噜、竹哨、洋火、洋线的老人,正在和孩子们争执着换一个什么样的物件。当他细看老人时,脱口喊了起来:“赵大叔,怎么是你?赶快回家坐!”说着便帮老人收拾完眼前的营生,一块儿回家。进屋先给老人沏上茶,又叮嘱岳母准备下酒饭菜,等他安排完毕时,老人却执意告辞。老人名叫赵书堂,与张冠群父亲当年在南沙滩摆摊时称兄道弟,后来赵遇贵人提携做了一家公司的经理。张冠群推销报纸时曾去找过他,可任他“赵叔、赵叔”地叫,赵书堂就是没订他一份报纸。事后张冠群问及当日不留之事,赵书堂说:“我无颜面对你及家人。”
  经历过民国、日伪沦陷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种种苦难坎坷,张冠群对新中国的到来和人民政府无比信赖。他有四个子女:长子张文华,长女张月华,次子张永华,次女张剑华。他时时教育他们,要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听党的话,无论在什么环境都要有做人的底线,那就是与人为善与邻和睦。他的子女从小受他的影响,虽说没创造出辉煌成绩,但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