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大观华夏·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焦点
 
标题导航
“双11”近两成商品假促销
2016年12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11”近两成商品假促销



中消协发布体验式报告,13家网络购物平台均有问题
  12月12日上午,中消协发布“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体验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商品中,16.7%的商品价格在11月11日当天并不是近期低价,假促销、真误导等涉嫌违规行为大量存在,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消协建议政府用完善的信用机制约束失信经营者。
发报告 假促销、真误导等行为大量存在
  为了加强对“双11”网购商品价格、售后服务及质量状况的社会监督,中消协于2016年10月——12月再次组织开展“双11”网购体验式调查活动。在价格调查体验方面,由体验人员从10月20日至11月25日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选择购买网络购物平台标示折扣力度相对较大、销售量相对较多的商品进行调查取证。
  据了解,本次调查体验涉及13家网络购物平台,涉及服装鞋帽、手机数码、零食特产品等12大品类,经过筛选,选取有效样本533个。价格记录结果表明,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商品中,16.7%的商品价格在11月11日当天并不是近期低价,假促销、真误导等涉嫌违规行为大量存在,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先提价后降价、虚构原价,而促销价格反而比非活动期间价格更高;有的商品在网页先进行低价宣传,但实际销售价格明显高于宣传价格;有的通过设立较高额度的“好评返现”活动诱导消费者好评,以获得虚高好评率,干扰正常的信用评价机制。
中消协 用完善信用机制约束失信经营者
  中消协表示,加强价格监管,规范价格行为。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是反映供求关系最直接的依据。鉴于目前一些电商平台在“双11”等集中促销活动期间,存在大量虚假折扣等价格误导行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适应网络购物方式的价格法律规定,通过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手段等,加大对电商平台及其商家的价格行为监测力度,适时公布价格监测结果,严厉查处价格违法和价格失信行为,用完善的信用机制约束失信经营者。
  此外,电商平台直接掌握平台及商家促销信息及交易情况,希望电商平台:一是要建立健全价格审查把关机制,如实、全面记录、保存促销活动所涉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质量、售后等重要内容,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依法组织的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信誉评价体系,加强平台自身信用建设,不做虚假增信的炒信活动,不搞虚假折扣的失信行为,发现平台商家涉嫌违反相关价格法律规定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与举报,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的处罚;三是要严守价格法规,公平有序竞争,不搞虚假促销,推进明码实价,实行明折明扣,兑现价格承诺,实实在在地让利于消费者。
业内人 隐蔽性强实现实时监管并不容易
  事实上,针对今年“双11”,工商、价格、商务等多部门在促销开启前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约谈电商企业,对之前的价格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以儆效尤,还有出台一些实体性的规定,去明确细化电商价格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形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等。但从此次的调查成果来看,依然有诸多问题藏匿其中。
  有业内人士表示,电商的定价违规行为比之线下零售更具隐蔽性,工作人员只需在后台修改下数据,消费者便无法获悉真实情况。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IT律师赵占领曾表示,根据电商行业商品种类多、价格实时变动等特点,对于政府监管部门而言,想要实现实时监管并不容易。
◎相关新闻
银联加入 扫码支付战局
  本报综合消息 12月12日上午,中国银联正式发布二维码支付标准,该标准对二维码类别、编码方式、生成规则、识读设备等作出详细规定。标准出台后,消费者扫码支付环境将更加安全。
  2014年3月,央行发函叫停支付宝和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当时,央行在公函中称,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但是二维码支付无论对商户还是消费者都十分便捷,扫码支付的方式已经被大家广泛接受。央行发文两年来,条码支付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越来越普及,一些银行也研发了自己的扫码支付产品。
  今年8月,由央行主管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近日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将二维码支付定位为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的有益补充,并规定了交易验证安全等级和限额。这是央行2014年3月叫停二维码支付后首次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
  在已经成熟的扫码支付市场,国人已经习惯了“支付宝”“扫一扫”就完成支付,银联和银行的加入,能挑战支付宝、微信的地位吗?
  虽然在2014年3月被暂时叫停,但以支付宝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对二维码支付进行改良后,几乎一刻不停地在积极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在监管部门默认开展的情况下,通过“双12”补贴等接地气的活动,支付宝和微信已经攻占了移动支付市场的绝大部分江山。
  其实早在今年8月,支付清算协会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二维码支付获得监管认可后,包括工商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推出了自己的二维码支付产品。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