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时评 |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下诏要求将我国各省及其所辖区域内的书院按照官署级别高低整改,省城改设大学堂,各府厅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州县改设小学堂,并要求多设蒙养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内阁宣布奉上谕废止在我国已经实行1300年左右的科举制度,我国传统办学体系逐渐由以小学、中学、大学为主要载体的新式西方教育办学体系取代。史称废科举、兴新学。但实际上,兴新学要早于废科举。 潍县(今潍坊本埠)最早诞生的新学载体早于我国自行兴新学十多年,系西方宗教势力文化渗透的结果。清末兴新学之初,潍县有了官办、私立小学堂,民初有了公立中学。潍县地方贤达继承明、清时期重视科举教育的传统,以兴新学为善行义举,民间创办学堂、学校蔚然成风。到了1928年,潍县已经拥有公立或私立的中学3处、完全小学29处、初等小学578处。
主 编:马道远 副主编:陈红莉 李海滨 编 辑:李海滨 台 可 校 对:付秀美(B1-B4) 于茂霞(B5-B8) 美 编:唐丽萍
本期撰稿:王瑞甫
欢迎广大读者提供新闻线索并提出宝贵意见,邮箱wfwbrwwf@sina.com。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