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03版
我们的节日·元旦

第04版
要闻/时评
 
标题导航
省级行政权力再“瘦身”
不得以责任人更替为由毁约
摆射击摊获刑
网约车考试别整没用的
潍坊天气
国务院食安办来我市督察
奎文环卫服务成省级名牌
国家一级博物馆咱又添一家
2016年12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约车考试别整没用的
□ 本报评论员 李帆



  浙江宁波网约车司机从业资格考试12月28日正式开考。宁波是继杭州和厦门后,第三个开启网约车考试的副省级城市。此次121名网约车司机参加了考试,但考试通过率不足两成。范钦是天一阁的创始人吗?黄宗羲是哪个朝代的?老江桥是什么桥?这些颇有宁波元素的考题让很多考生有点犯晕。
   (12月29日《现代金报》)
  出于提升服务的考量,将人文历史知识列入考题,可以让司机更好地向外来游客们介绍城市文化,但网约车司机并非导游,宁波的资格考试是否剑走偏锋了呢?
  网约车司机职业资格考试最主要还是考察其基本的法律法规与服务规范、安全常识等素质。  对于网约车“从业者资格”的筛查,当遵循必要和最低限度的要求。具体来讲,相关部门要做的就是要把好安全关与法律关,其它则完全应该交由市场来解决。只要能确保将顾客安全准确地送到目的地,就算是不懂历史的“学渣”又何妨?难道只有学霸才有资格开网约车吗?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所谓的综合考察,对于保障网约车的安全和服务,并没有多大用处。以历史知识为例。说到底,网约车驾驶员也就是为顾客的交通出行负责,没有必要被塑造成“高端服务者”的角色。与其设置一些偏题、怪题,还不如多考考驾驶员的法律法规与服务规范。
  在笔者看来,这些“高大上”的考题不像是为提升服务,更像是一种“刁难”,甚至产生歧视效果,留下公平性的疑问。比如,宁波网约车细则要求具有本地户籍持或持居住证6个月以上者,都可以驾驶网约车。如果在考试环节,再过度增加方言、历史等方面要求,无异于是变相提升准入门槛,与网约车细则本身所展现的开放度相悖。通过率还不足两成,恰恰是门槛过高的证据。
  对于网约车司机而言,与出租车司机相比,最大的短板在于对道路和路况的熟悉度,顾客终点的位置、哪条线路最近、哪里不可以停车接客等,出租车司机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但网约车司机未必。如何弥补这些不足之处,才是资格考试的题中之义。
  人文历史考题对于提高司机的文化修养是有必要的,但对于行车安全并不重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一些网约车司机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不良的驾驶习惯,开车时查看手机、打电话、在微信群抢红包等举动损害了乘客的安全,已经让乘客担心不已,何时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再想着提高司机们的文化素养吧。
  网约车司机资格考试关系每一名乘客的安全,当地相关部门不能当成儿戏,如何确保安全才是首要任务,不能再整没用的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