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我的工厂记忆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干部职工携手共渡难关
2017年0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干部职工携手共渡难关
  寒亭区经委主任刘德平(中)与潍坊齿轮箱厂厂长石京军(左一)签订承包合同。



  1987年,潍坊市政府与实行承包经营的企业签订经济承包合同,开始第一轮承包制。1990年全市各级企业掀起了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新高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企业出现了大量下岗职工,各级领导提出了发展第三产业,安排富裕人员的维稳策略。

签订承包合同 产量创了新高
  1987年,在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下,潍坊市政府的企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代表当地政府(作为发包方)与实行承包经营的企业(作为承包方)签订经济承包合同,开始第一轮承包制。承包制进一步明确国家与企业在承包经营过程中责、权、利的关系。发包方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种法律形式,负责检查监督承包方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合同规定,维护承包方的合法权益,依其职责范围,帮助协调解决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承包方通过竞争中标,成为企业经营者,根据承包的形式、期限,上交利润或减少亏损的数额,技术改造任务与国家资产的维护和增值,产品质量及其他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留利使用、贷款归还、承包前的债权债务处理等内容,进行经营管理。双方规定权利和义务后,发包方根据承包合同对企业经营者进行奖罚。通过政府与企业实行承包制,企业从单纯拼产品产量变为向均衡发展,考虑各方面利益,以求得最大利润值。一些企业结合与政府部门签订的承包形式,在企业内部层层展开承包活动,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发展。
  寒亭第三染织厂有一个织布保全工承包了20台的生产指标,日夜靠在车间保养维修织机,从过去挡车工又请又叫,变成了自觉行动,织布产量达到历年新高。

开发新品促销售,群策群力渡难关
  1990年,潍坊市的工矿企业面对市场疲软,产品销售困难,效益下滑的不利局面,潍坊市委专门召开大会,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动员,号召全市各级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行动起来,掀起一个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新高潮。寒亭区委专门召开大会进行动员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在区经委主任刘德平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大打工业生产总体战,全区工业企业万名干部职工群策群力,大力开展工业产品的开发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全区工业所属企业开发新产品百余种,寒亭工业企业生产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开创了全区工业生产的新局面。
  潍坊第三毛纺织厂专门成立新产品开发领导小组,厂长担任组长,把技术人员组织到一起,进行市场调研和新产品开发活动。经过大家的努力,开发出市场大有发展潜力的童毯新产品,花色品种上百种,一推向市场,就受到用户的青睐。
  该厂的业务员纪丙泉拿着新产品童毯到天津的一家公司订货,恰巧负责这项业务的人员正好出差,纪丙泉发现这名业务人员家中的一位老人正在住院,二话没说,主动照看起老人,一直等到对方出差归来。天津的业务人员深受感动。经检验,他发现童毯款式新颖,花色鲜艳,即订购了大批童毯。此事在寒亭一时传为佳话。纪丙泉也在寒亭区召开的“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总结大会上受到表彰。

企业办第三产业,安排好下岗职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由于企业内部层层实行经营承包制,实行定员、定岗、定任务、定收入,承包者希望用最少的人员获得最大的收获值。当时许多企业都出现了大量富裕人员,也就是下岗职工。当时潍坊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提出了发展第三产业,安排富裕人员的维稳策略。寒亭区经委在区委、区政府直接领导下,与区工商、税务联合提出了“不让一名职工下岗,不使一名下岗职工吃不上饭”的口号,发动各家厂子大力兴办第三产业,同时还享受到工商、税务部门的诸多优惠政策。不久,在企业的附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各种工业贸易公司、门房、饭店、卡拉OK店等纷纷出现。此举及时安置了企业下岗人员。潍坊电缆厂一下子办起了十余家销售门市部,把电线产品门市部开到青岛。办好三产实现了企业稳定、社会安宁的局面。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家政策大调整,提出“抓大放小”的改革策略,一些中小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再次迎接新的挑战。
  本期图片均由刘剑侠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