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走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打工旅行 自食其力闯天下
2017年0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工旅行 自食其力闯天下
不受传统方式束缚是一种思想进步体现,但要与个人人生规划相结合



  随着旅行的日益普及,“打工旅行”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一些特定的人群中出现。他们一路打工一路旅行,只为见识不同的风景增加人生阅历。他们有的是为了追逐梦想,有的是暂时逃避现实。业内人士表示,“打工旅行”在国内是个新鲜事物,但总体上看是一种进步的体现。
追逐梦想增加阅历来获得写作灵感
  今年42岁的潍坊人陈斯汉为了寻找写作灵感,加入了打工旅行的队伍中。从2010年开始,他便开始打工旅行,如今已经走过了200多个城市,体验过100多份工作,做过电焊工、服务员、擦鞋工、咖啡师、花式调酒师、模特带队、演员、编剧、导演助理、经纪人等各种工作。对陈斯汉来说,打工旅行早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陈斯汉说,之前他是一名戏剧作家,写文章还不错,但是有专业人士认为他缺乏人生阅历,写出的东西没有深度,就鼓励他多出去走走。于是,陈斯汉就有了走遍全国的想法,想一路打工一路旅行,希望增加人生阅历后获得写作灵感。
  最开始,陈斯汉还没有完全“走在路上”,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安徽芜湖认识了一位旅游发烧友,还教给他一些驴友的生存模式,可以一边打工一边旅游,这让陈斯汉对旅游变得更加疯狂。他从事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作,一边打工一边旅行,在路上让自己见识更多的风景更多的人,之后的写作灵感也如泉涌一般,他感觉自己打工旅行的选择是对的。
  陈斯汉说,打工旅行是追逐梦想充实自己的一种方式。未来,他或许会在喜欢的城市暂时停留,但是仍旧会一直行走在路上。

暂时的逃避让自己想清楚一些事情
  90后的小马是一名狂热的旅行爱好者。与别人不同的是,小马走的是打工旅行的路线。一边打工一边旅行,通过打工为自己赚取生活费和旅行所需费用。2016年,身上仅有3000元钱的他靠着打工走完了成都、重庆、上海、大理、丽江、洛阳、西安等城市。
  小马告诉记者,他每到一个新城市,都会先给自己找一份工作。他在青年旅社干过接待员,当过洗车工,还干过房产中介。
  之所以选择打工旅行的方式,是因为一方面他很热爱旅行,想趁着年轻四处走走看看,另一方面他不想自己的旅行是靠着父母的赞助来完成,而是要凭借自己的双手来完成。边打工边旅行,很好地为他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既可以四处游玩,又能自食其力。
  说到打工旅行的另一个原因,小马告诉记者,他现在还很年轻还没有沉淀下来,对于未来也十分迷茫。他不想按照别人的生活方式来度过下半辈子,不想按部就班地工作结婚生子,这在他眼里并没有多少吸引力。所以,他想多出去走走看看,通过旅行让自己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真正追求什么。“可以说,如今的旅行打工也是一种暂时的逃避,让我可以想清楚一些事情。”对于未来,小马说他可能会随时停下来回到家乡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也可能一直在旅行打工,一直行走在路上。

年长者无法接受子女打工旅游生活方式
  对于打工旅行的方式,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态度。较为年轻的群体大多表示理解赞同,但是对于年长者,则对这种生活方式并不看好。
  家住清荷园的90后小伙儿小王表示,如果打工旅行既能看遍四处的美景,又能自食其力不依赖父母,那就是一种很棒的生活方式。“前段时间有个很热的辞职理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想想一辈子困在一个城市的确很无聊,打工旅行会让自己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何乐而不为呢?”小王说道。
  家住东方世纪城的80后女孩小马表示,虽然自己没有足够的勇气摆脱如今的生活,但她心中仍然向往一边旅行一边打工的生活,因为她感觉那样的生活很洒脱很酷。“平日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如果能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么整个人的生活状态是不同的。”马女士说。
  但是,家住中央丽景的70后张先生却对这种生活方式颇不以为然。张先生认为,这是一些年轻人还没有沉淀自己的冲动选择,而不是一种成熟理智的行为。“男人首先要安家立业,有了家庭,有了事业,才有了在社会上扎根的基础。”张先生认为,如果只是打工旅行四处漂泊,那么对自己的父母和家庭是很不负责任的,也是逃避社会现实的一种体现。
  家住名门现代城的60后吴女士表示,如果自己的子女选择打工旅行的方式,她会无法接受。“每个人最终都是要安定下来的,不能一直漂泊,难道要一直不成家不要孩子吗?”吴女士感到无法理解。
正面意义大过负面风险,在部分国家盛行
  我市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孔先生表示,打工旅行在国内是个新鲜事物,全民接受起来需要时间,从新生到成熟也需要有个过程,但至少说明年轻群体不受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愿意与时俱进、自食其力,既能借机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又能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是一种思想进步的体现,正面意义远大过负面风险。
  孔先生告诉记者,虽然打工旅行在国内还算新鲜事物,但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美等地,类似的旅行方式早已盛行。“从2008年开始,新西兰面向中国18岁到30岁的年轻人开放打工度假签证,每年有1000个名额。申请者需在新西兰移民局网站提交申请并上传材料,包括有效护照、体检证明、雅思5.5分以上的语言证明、学历证明、往返机票及4200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2.13万元)的资金证明等。如通过,申请人可持该签证在新西兰最多停留12个月。”孔先生表示,从近几年申请的情况看,这种签证的火爆程度在中国超出想象。
  同时,孔先生提醒有打工旅行意向的年轻人,要将其与自己长远的人生规划和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为自己找到一份更长远的工作机会迈出第一步。
 本报记者 李楠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