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离家出走 作业只是导火索
“考好了有奖励” 看起来挺有效?
心 愿
2017年0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考好了有奖励” 看起来挺有效?
此举短时间内或许会起一定作用长期不利于成长,会暗示学习等同于物质



  伴随我市中小学期末考试的结束,考试成绩成为不少家长关注的话题,家长们总是互相打探着孩子的考试成绩。孩子考得好,应不应该奖励?如果奖励该奖励什么?近日,这个话题在一个家长群里议论开来,有家长支持奖励,带孩子买玩具,出去旅游,奖励零花钱……与此同时,也有家长担心奖励越来越多,孩子要求也越来越高,若满足不了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考得好就买电话手表
  “考试前,我跟孩子说好了,如果这次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都能考全A,我就给她买电话手表。”近日,伴随小学期末考试结束,一个家长群里开始讨论如果孩子考得好给什么奖励的话题,一位家长陈女士这样说。
  陈女士说,她女儿在市区一所小学上二年级,平时学习还算可以。“去年她看到班里有好几个同学戴着电话手表羡慕得不得了,这个学期她跟我要了好几次,我一直没给她买,这次正好赶上期末考试,就趁这次考试做了个承诺,如果考得好就给买!”
想要激发学习积极性
  “考得好就给奖励!”很多家长这样做,主要是想通过奖励激励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物质奖励是否起到了作用?对此,家住金茂府的林女士说,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平时孩子做家务,或者学习进步了,她或多或少都会给点奖励,有时是奖励玩具,有时是给零花钱,虽然她不知道这种做法对不对,但从近期孩子的表现来看,这种物质奖励很有效果。“有奖励就有惩罚,如果孩子没按时写完作业,我会扣他的零花钱。”林女士说。
  与此同时,也有家长对这种做法提出了质疑。来自青州的一位初中生家长吴女士说,从小学到初中,无论孩子考得有多好,她从没给过物质奖励,最多会鼓励几句,给个拥抱。“我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不是学给爸妈看的,考多少分是自己的事。”吴女士说。
  “我女儿今年10岁了,原来考得好我也会奖励一下,但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说不要再用金钱奖励孩子了,因为这样做就成了一种交易,学习本身就是他们的职责。”家住万达广场附近的于先生说。
奖励不该挂钩成绩
  物质刺激能否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了一次家庭教育状态调查。调查显示,与孩子的成绩优秀呈正相关的不是买礼物、给零花钱这些物质奖励,而是父母双亲教育理念的一致性、互相理解支持的亲子沟通模式以及家人间良好的的情绪理解与反馈。
  此外,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于滢泉表示,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物质奖励不合适,会暗示学习和物质是等同的,短时间内一定程度上或许会起一定作用,但长期这样做对孩子成长不利。这样的奖励方式不科学,不应把奖励和学习成绩挂钩。
  于滢泉表示,学习的动力是靠自己的内在兴趣激发,用物质来奖励学习成绩,是价值外化,一旦有一天物质奖励没有了,孩子就会茫然失措,这就失去了奖励最初的目的和意义。
  来自高新区一位从教17年的小学教师魏老师表示,学生是否能得高分,主要在于他自身是否愿意主动学习,是否有好的学习方法。作为家长,平时应该多注意增强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孩子从学习中获得最大快乐,而不是承诺考得好就给奖励。
       本报记者 刘江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