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中手机网民6.95亿,占网民比例95.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移动互联网发展推动消费模式和经济业态不断创新变化。从衣食住行,到娱乐消费,再到政务服务,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合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中国网民规模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普及率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 参照以往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中国网民规模仅为1.37亿人,2011年增长至5.13亿人,到2016年已增长至6.88亿人。经历近10年的快速增长,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网民规模增长逐步趋稳。 报告指出,2016年,从整个互联网行业来看,中国互联网行业开始向价值化、规范化发展。 首先,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加快推动互联网各细分领域有序健康发展,完善互联网发展环境; 其次,网民人均互联网消费能力逐步提升,在网购、O2O、网络娱乐等领域人均消费均有增长,网络消费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力逐步显现; 最后,互联网发展对企业影响力提升,随着“互联网+”的贯彻落实,企业互联网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手机网民规模已占网民比例的九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占网民比例95.1%。移动互联网发展推动消费模式和经济业态不断创新变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刘鑫向记者介绍说,我国网民规模经历近10年的快速增长后,增长率趋于稳定。不过,移动互联网发展依然是带动网民增长的首要因素。而且,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上网比例均呈下降态势。 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2.39亿 网络快速发展,政务服务也紧跟时代。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2.39亿,占总体网民的32.7%。 在线政务资讯类平台内容不断丰富,包括天气、工商、司法、公安等领域在内的微博、公众号、头条号发展迅速。“平安中国”等中国政务新媒体已成为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网民关切、公众政务办事的重要平台。 至2016年12月,对在线政务服务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用户达到48.5%。同时,2016年,网民在线政务服务使用率已超过线下政务大厅及政务热线使用率。 网购用户规模出现较快增长 统计显示,我国新增网民年龄呈现两极化趋势,19岁以下、40岁以上人群占比分别为45.8%和40.5%,互联网向低龄、高龄人群渗透明显。 此外,在网民群体中,网购用户出现较高增长。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67亿,占网民比例63.8%,较2015年底增长12.9%。网络购物市场进入成熟期,今后交易规模增长将由增量用户驱动转向存量用户驱动。 与此同时,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迅速增长,达到6.49亿,年增长率31.2%。报告称,移动互联网与线下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共享单车、网约车、智能穿戴、APP外卖叫餐……移动互联网发展直接推动了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推动服务范围向更深更广扩散。 此外,中国企业已基本实现计算机、互联网全面普及。我国境内外上市互联网企业数量达91家,总市值为5.4万亿人民币。其中腾讯公司和阿里巴巴公司的市值总和超过3万亿人民币,占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的57%。 另外,我国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但城乡互联网普及差异依然较大。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9.1%,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3.1%。 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