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我们的节日·春节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03版
我们的节日·春节

第04版
我们的节日·春节
 
标题导航
爷爷改用手机发压岁钱
九旬老奶奶回忆年夜饭变迁
回家过大年农村也遇停车难
2017年02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旬老奶奶回忆年夜饭变迁



  家住奎文区苇湾小区的孙素娥今年90岁了,她老家在烟台,当年为了解放潍县城跟着许世友的部队来到潍坊。每年春节,孙素娥都会提前准备年夜饭,“准备年夜饭虽然麻烦,但过程很甜蜜,这是一种心与心的传递和对新一年的期盼。”今年春节,孙素娥向记者回忆起她家中年夜饭的变化。

艰苦岁月年夜饭为解馋
  谈起年夜饭,孙素娥老人总会微眯着有些浑浊的眼睛,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孙素娥还很小,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
  “那时候我特别盼望吃年夜饭,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父母会把家中仅有的好吃的东西全部摆上饭桌。”孙素娥说,年夜饭是一年当中最解馋的一顿饭,“因为过年能吃到平时舍不得吃的肉,且干活最多的孩子,大年初一还能得到父母从城里带来的糖葫芦,所以大家都抢着干农活。”
  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恰逢三年困难时期。“那时候我已经有4个孩子了,平时只能让孩子们勉强吃饱,年夜饭根本没什么吃的。”孙素娥说,有一年春节,她的三儿子发烧,当时孩子就想吃一口肉,她只得将准备换东西的一只鸡给炖了。那顿年夜饭和那只鸡的香味,至今让她和家人难以忘记。
生活好了年夜饭图团圆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年夜饭也越来越丰盛。“那时孩子们都参加工作了,每年的年夜饭都会给大家‘惊喜’,各种肉类、海鲜……每道菜都让人大饱口福。”孙素娥说。
  2008年到2010年,孙素娥一家将年夜饭“搬到”了酒店里。可从2011年的年夜饭开始到现在,孙素娥又决定在家吃年夜饭。“在饭店过没有年味,其实年夜饭重要的并不是吃什么,在哪过,最重要的是家人团聚。”孙素娥说,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大家都不知道该吃啥了,她就想借吃年夜饭的机会跟家人多聚聚。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路欣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