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动画电影,我一直缺少兴趣,总感觉并非血肉之躯的人物很难引起我的情感共鸣。所以,即使新海诚的《你的名字》在国内成为热门电影时,我也并无兴致。这种天然的排斥甚至让我有意避开这部电影,不得已看到一些人在朋友圈谈论、感慨时我也不以为意,直到有一天我从《妇人画报》杂志上读到新海诚的一篇访谈。 访谈结尾,新海诚说了一段话,大意是“大量的信息会让人不安”,同时,新海诚又说,“《你的名字》这部电影哪怕观看者不懂日语,也能理解它的内容。”因着这几句话,我决定去日本时找一家电影院看看能否看懂这部电影。 到日本第二天,我便在AC板桥影院订购了2017年1月1日19时35分的场次——《你的名字》D列8席。买票的时候,仅有六人,可是当我持票入场落座的时候,包括第一排都坐满了人。我铆足了劲儿等待着即将开始的放映,由于不可逾越的语言鸿沟,我无法预料马上发生的一切。广告过后,正片开场,我刻意集中精神,试图跟着配乐一起进入故事的内脏。可是,电影的日语字幕与原音打断了我所做的努力。我越是仔细听,越是无法理解正在发生的是什么事情。 几个回合,我就放弃了对语言的分辨。我把注意力集中在画面,看着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通过各自的动作、表情展开的陈述,慢慢的,我仿佛找到了牵引我走进故事内部的一条线,并且,我竟然从这些卡通人物身上看到了向我呼啸而来的感情。我随之紧张起来,为他们的遭逢担忧,生怕他们的拯救失败继而错过彼此的爱情。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我又开始为这场时空相隔的爱情嗟叹。忽然之间,动画里的卡通人物丰满起来,他们血肉长成,从他们的哭泣、追赶里透露出来的悲伤、焦急与世人无异,我代入其中,仿佛也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为爱情奋力追赶时间的样子。 有时候,语言是障碍;有时候,障碍的语言。就这样,我以自己的方式看懂了这部电影日语原声背后的情感表白。电影落幕,我和在场的数百位日本观众一起完完整整把片尾字幕看完,每个人似乎都揣着自己或早或晚的爱情等着灯光亮起,然后如开场前安静地入场一样,每个人又有次序地安静地离开。 文/王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