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大观华夏·聚焦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滞留印度老兵今天回国
2017年02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滞留印度老兵今天回国



54年后,王琪老人终圆梦,最想吃一碗家乡的手擀面
  1963年中印战争后,25岁的中国士兵王琪在森林迷路,被印方抓获以间谍罪入狱7年,后被安排在印度偏僻农村。滞留印度54年后,日前,印度外交部通知王琪的全家办理印度公民护照。王琪和儿子预计于2月11日11时乘飞机到达中国北京,他说最想吃家乡的手擀面。
滞留54年终于踏上回家路
  根据央视记者从中国驻印度使馆了解到的消息,滞留印度54年的中国老兵王琪于2月11日启程回国。
  王琪老人和儿子2月9日启程前往新德里办理出境相关手续,到印度外交部领取出境许可文件,随后到中国驻印度使馆进行答谢,同时为随行的四位家属办理中国签证。他们原本想10日搭乘飞机返回中国,不过后来行程有所变化,在新德里稍作休整后,于北京时间11日2时登上飞机,11时到达北京,其家人一直在北京等候。
  得知可以回国时,王琪老人喜出望外,他说心仿佛已回到了陕西老家,回家后最想吃一碗家乡的手擀面。
母亲一看见军人就会想起他
  记者2月6日前往王琪的老家陕西咸阳市乾县薛寨南村,白墙青瓦的大门上贴着家业兴旺的春联,王琪的兄弟子侄以及儿孙们正在家中团聚。
  “一定要再见一面,我们都老了。”王琪的大哥王致远对记者说,三弟王琪这一失踪就是50多年,如今兄弟姐妹们也都儿孙满堂、两鬓斑白了。
  据王琪的四弟王顺介绍,家中有兄弟姐妹共7人,在村中也算是个大户。王琪是家里的老三,后来当了兵。
  “母亲62岁去世,至死都在念叨着老三。”王顺告诉记者,王琪失踪后母亲一看见军人就会想起他,情绪激动。说到此处,王顺老泪纵横。
  王顺回忆,大约30年前,家里第一次收到了王琪的来信,这才知道了他的情况,知道他还活着。在此之前,大哥已数次前往部队打听王琪的下落,但都没有结果。
  “三哥此后也写了不少信回来,说他一直很挂念母亲,想要回来。母亲去世后,家人也在回信中骗他说一切安好。”王顺说,每年清明祭奠时,家人都会替王琪上炷香。
  “他告诉我,哥,你等着,我一定要回来。我们都老了,一定要再见到你们。”王致远说。
曾因“间谍罪”入狱七年
  根据王琪叙述,他当时是一名驻扎在中印边界附近的工程兵,管理机械设备。1963年元旦假期期间,他请假出营地游玩,却误入附近森林迷路,找了两天也没有找到营地。由于附近森林虎狼出没,王琪非常害怕,于是向遇到的一辆印度红十字会的汽车求救。王琪当时认为,中印战争已经结束,中国释放了大批印度战俘,印度也会把他送回中国。没想到,印度红十字会将其送到了印度军营。
  “我们之前通过几次电话,有书信来往,对他的情况比较了解。”王致远告诉记者,王琪在印度坐了7年牢,随后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劳动,之前开过小商店糊口。
  据王致远介绍,王琪后来和当地女子结婚,生有两男两女。“但他一直想回到家乡来,所以没有加入印度国籍。”王致远说。
  2013年,王致远的儿子王英军以游客的身份专程去了趟印度,见到了阔别50年的三叔,也带去了家人制作的布鞋,这几双布鞋是王琪在信中特别提出让带去的。

妻儿支持他的回国决定
  王琪表示母亲去世时未能回国,一直心存遗憾,他一定要回国看看健在的亲人。他在印度的妻子儿女也支持他回国。
  王琪告诉记者,由于年纪的原因,他很想尽快能够回归故土。他说,如此焦急等待回家全部离不开一个“情”字。他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回到家乡去母亲的墓前祭拜,去看看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家中的亲人。
  王琪的妻子苏希拉对记者说,是命运将两人捆绑在一起。将来不管他走到哪里,她一定陪伴在他身旁。尽管回国之路如此艰难,她也会一直支持他、陪伴他。
  王琪的小儿子维欣努·王对记者表示,他很希望到中国去。尽管前期存在语言的障碍,但有父亲的帮助他会尽快学会汉语,并融入当地生活。
  一名叫苏累吉的村民对记者说,王琪是一位和蔼可亲之人,他在当地与印度民众相处得十分友善,他们对王琪回故乡的意愿表示极大地支持。
另一老兵 愿意留在印度
  记者了解到,除了王琪外,还有另外一位中国老兵同样被滞留在印度的中央邦蒂罗迪村,和王琪同村,名叫刘树荣。
  据王琪透露,刘树荣来自重庆江津,有两子两女。2月4日,中国驻印度大使馆领事参赞闫晓策率队探望了王琪和刘树荣两位老人。但刘树荣表示不回国,他已在印度安家,国内已无亲人,愿在印度安度余生。
  7日下午,记者试图通过中国驻印使馆联系刘树荣老人时,使馆新闻处工作人员透露称,刘树荣目前中文已经非常不清楚,也无法使用英文,只能用印地语沟通交流。“(他)说中文非常费劲,只会一点点四川话,说不了几句就会转成印地语来交流。”
  对于老人不回国的想法,使馆也非常理解,“20多岁就出来了,现在已经80来岁,更何况国内已经没有什么亲人。”该工作人员称,使馆尊重老人意愿,并且将对其生活提供必要协助。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