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速读潍坊·广角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聚焦2017潍坊两会

第03版
聚焦2017潍坊两会
 
标题导航
挥毫写日记 浓缩家国新变
好心人给线索家人找回王雅文
女子患病需手术 费用愁坏家人
2017年03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挥毫写日记 浓缩家国新变
傅林溪老人23年来写8300多篇日记,还参与续写族谱



  寒亭区高里街道傅王村的75岁老人傅林溪,虽然生活拮据,但是精神文化生活丰盈,每天坚持用毛笔书写日记,记录国家大事及村里的大小事,一写就是23年。他还积极参与村里遗留文物保护,抄写和参与续写傅氏家族族谱,给村民和后代人留下更多的记载。
老人生活拮据 却难挡书写热情
  2月24日,记者来到寒亭区高里街道傅王村傅林溪老人家中看到,破旧的老房子、低矮的房门,泥泞的土路院子及屋内简陋粗糙的家具,这些可以看出老人生活的拮据。傅林溪老人拄着拐杖,戴着老花镜,头上还戴着一顶比较时尚的“牛仔帽”,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热情地跟记者打招呼,并应记者要求,从书桌的抽屉里拿出了记录23年生活的日记本。
  “每天都写,一天不曾落下。”傅林溪一边翻弄着,一边向记者介绍,日记本是他买纸剪裁并装订起来的。每篇日记他都是用毛笔书写的,是工整的楷书繁体字,记录下每天的生活。
  在傅林溪老人的书桌上,除了摆着一列书、墨水、砚台之外,还有一堆用废的毛笔。
  “已经用坏几十支毛笔了。”傅林溪笑着说,写小楷只能用毛笔尖来写,一支毛笔也就能写200来页,虽然生活费比较少,但是购买纸、毛笔、墨水他从不吝啬,宁肯少吃一些。
八千多篇日记 记载家国大小事
  记者发现,傅林溪的日记从1994年9月24日开始记载,到现在已经23年,共有8300多篇,有些篇幅长达一页,有些非常短,甚至只有一句话,但是每一天都不缺失。刚开始多是记录天气晴雨,后来开始记录一些新闻和身边的人、事。从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奥运会开幕到村里人的婚丧嫁娶、肉蛋价格等等,他都一一记录下来。
  “国家大事都是从电视、报纸上看到的,村里的事我都能知道。”傅林溪说,村里约有100户、400多口人,大事小事他都了如指掌。
  “我慢慢上了年纪,每天记录新闻就像记录我过去的日子,从日记里可以看出时代生活的变迁,也能给村里人提供一些参考。”傅林溪表示,村里有人忘记孩子的生日,或忘记家里老人去世的日子,都会找傅林溪的日记查看,给村民带来了便利。
  傅林溪说,刚开始写日记,是无聊中随意使然,没想到一写就是23年。“只要我还能写字,我就会坚持下去。”傅林溪说。
参与续写族谱 为后代提供史料
  75岁的傅林溪高小毕业,做过会计、拉过车,后来开始接触毛笔字。多年来,傅林溪工作之余喜欢看书、练字、养鸟。期间,他抄写了傅氏族谱并参与了续谱工作。
  傅林溪拿出了珍藏的装帧精良的《傅氏族谱》,共有三本,记录了1919年以来傅氏家族的家谱,为给后人留下可供参考的记录,他借来仅有的一本族谱抄录。据傅林溪介绍,傅王村的傅姓村民多是清代进士傅廷兰家族的后代,族谱对于史料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族谱每12年续录一次,为使族谱延续下去,1989年傅氏家族启动续谱工作,傅林溪积极参与其中,走访调查、整理人口素材,记录抄写,整整忙碌了一个月。
  当所有的工作结束、定稿成书的那一刻,参与续谱的傅林溪感慨万千。“这是留给我们后代的记忆,这才是最珍贵的礼物。”傅林溪说。
  文/图 本报记者 隋炜凤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