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潍坊人文·山雨欲来风满楼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聚焦2017全国两会

第03版
要闻/时评
 
标题导航
反对帝制浪潮逐渐涌起
2017年03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反对帝制浪潮逐渐涌起



  袁世凯称帝步伐日益加快,国内反袁之潮暗涌。潍坊地区在外革命党人暗地潜回,活动于胶济铁路沿线,积极组织反袁起义。刘梅五不幸被捕牺牲,赵化溥狱中赋诗以哭;李统球投敌卖党求荣,尹锡五坊子教训叛徒。及至年底,护国运动爆发。
英雄潍县遭捕 押解寿光就义
  这个时期,潍县、高密、昌乐、寿光、昌邑、诸城、临朐等地革命党人,或避走海外,或远赴东北等地,或隐蔽身份,秘密活动,筹备反袁举义。
  1915年6月2日,革命党人刘梅五化装成农民,到潍县银号兑换钱币,不慎被捕。刘梅五名保福,寿光胡营人,早年赴东北,延吉常备军随营学校毕业,系早期同盟会员。史载,刘梅五“趫武有膂力,步履如飞,虎目鸢肩,如剑客豪士,略读书识字”,喜观“稗史杂剧至古侠烈”。
  1911年11月,刘梅五参与策动山东独立。袁世凯闻讯派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等赴济,破坏独立。独立失败后,刘梅五暗伏于济南普利门之上,抛掷炸弹,袭击从此路过的吴炳湘,虽未炸中,但震惊全城。1913年,刘梅五在济南将杀害赵魏的瑞增击毙,为烈士报了仇。
  刘梅五被捕后,屡遭酷刑而不屈。1915年8月,他被解往寿光监狱关押。
  民间传说其功夫超群,身轻如燕,能飞檐走壁。监狱长饶云荪怕他越狱,竟无师自通,设计了一种刑具,名曰“木狗”,用以折磨刘梅五。
  木狗用槐木制成,厚约十六七厘米,长半米,重约15斤。其形状与囚犯所戴枷板相同,共有两块,中间有两孔,仅可容纳两条腿的腿腕。囚犯戴上后扣紧,用3条粗铁轴穿上。然后让囚犯坐于地上,木狗下垫铁砧,用大铁锤猛砸铁轴,将铁轴两头砸扁,牢牢箍住木块。这样,只有锯断木块或铁轴,才能将木狗摘下。饶云荪还厚着脸皮说:“英雄入吾狗中,而牢将牢不可破。”
  刘梅五戴上木狗,寸步难行。赵化溥亲眼看到,“禁卒负之入狱,典狱尾于后”。出入囚室,狱卒背着刘梅五,监狱长在后面尾随。狱中有人偷笑,不解其故。
  革命党人邓天乙得知此况,筹划武装劫狱。邓天乙系广饶早期同盟会员,曾在潍县广文学堂读书,此前被孙中山任命为胶东招抚使,负责组织和发动山东的反袁武装斗争。
  寿光县知事李书田获悉有人要劫狱,急忙上报,于9月30日在寿光城小西门外将刘梅五枪杀。此年,刘梅五仅24岁。
  赵化溥狱中闻知噩耗,以“移菊”为主题,含悲写下《哭刘梅五》一诗:“威严肃杀毙群芳,秋风秋雨渐履霜。独有黄花容不改,几经遣徙晚犹香。”
日人涌入内地 日方增派宪兵
  胶济铁路沿线,日军往来不断。
  9月2日,新任日军步兵第四十联队长石浦谦二郎大佐,守备军副官小泉中佐、中井少佐,乘台北号轮船抵达青岛。不久,石浦谦二郎赴坊子上任。
  10月5日,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大谷喜久藏抵达济南答访。第二天,“拜会”了自潍县暂返济南的第五师师长张树元。
  大谷喜久藏赴济时,没有在潍县车站停车。回青岛途中,专列在潍县车站稍驻,驻潍第五师第九旅旅长郑士琦登上专列,“拜会”大谷喜久藏。
  大谷喜久藏带随员13人,包括青岛守备军参谋长奈良武次,驻济南参谋贵志弥次郎,青岛守备军司令部幕僚小泉六一、副官町田德助、宪兵队长峰幸松、骑兵队长饭田定固、第四十联队中队长清水芳太郎、第二十联队中队长中村照治,驻青岛外交官兼领事盐兴三吉,胶济铁路工务课课长中村谦介,以及下士1人、上等兵2人。大谷喜久藏下车答礼,与郑士琦握手即别。郑士琦在车站客厅准备的茶点也没派上用场。
  10月29日,驻坊子第四十联队的一个大队由宫部少佐率领,抵达济南接防。驻济第四十联队第一大队交接完毕,准备回国。
  12月中旬,日本政府鉴于胶济铁路沿线日本侨民日渐增多,中日间交涉事件日益频繁,决定在沿线各车站增派宪兵。
  据《申报》报道,自青岛至济南,胶济铁路沿线地区的日本人总数已达28507人,“老幼男女,工人小贩,至为不齐”。他们多赤手空拳而来,“视胶济一带为金窟银坑”,落地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少数日本人在当地扎下根,有了固定业务和经营场所。譬如潍县,就有经营药店的1人,卖烟草的2人,游戏业1人,镶牙的1人,鲜鱼业1人,酒商1人,药商1人,理发业1人,旅馆兼饭店3人。
  大多数日本人生计既艰,而语言又各不相通。有些日本人以与中国、俄国、德国三战皆胜而自夸,“好饮嗜酒,醉后则意气益豪,狂歌于市,与当地居民间的冲突常因之而起,中日交涉遂益日渐从生”。
  日本青岛守备军改组了宪兵队,在高密、坊子、潍县、张店、济南等9处大站设宪兵分队,其余车站设宪兵分队派出所。每个宪兵分队36人,派出所9人。高密宪兵分队长为生田中尉,坊子宪兵分队长为佐藤大尉。
  日本增设宪兵,其目的是“保护日侨”。中日间发生冲突,多由日本人惹起,但受到“处理”的,往往是中国人。
袁氏称帝日迫 反袁声势渐起
  袁世凯称帝的企图日益暴露,国内反袁志士开始筹备举义,兴兵讨袁。
  《申报》北京专电称,据来自即墨的消息,“胡匪千余人,有由青岛乘船分赴各内地架枪情事”,到4月12日,“匪已增至三万余人,青岛尚有续来者,每红旗一杆,匪二十名,旗上大书讨袁军先锋”,已经“电致潍县张师长,迅派军队追剿”。
  所谓“胡匪”,即革命党人在东北组织的讨袁队伍,成员包括一些啸聚山林的“义匪”。东北土匪惯称“红胡子”“胡子”“胡匪”等,北洋军阀政府将东北的反袁队伍一律蔑称为匪。
  来自即墨的消息,夸张到极点。从东北赶往山东的革命党人为尹锡五(昌邑人,其简历见本报2016年8月28日B4版)等,也就几十人至百十人,何来三万?张树元派兵赶往胶东,部分革命党人被捕。
  4月20日,投靠袁世凯的革命党人李统球,带随员及京畿军政执法处侦探数人,赴山东查拿革命党人。4月23日,由济南至潍县与张树元接洽。第二天,李统球赶赴青岛。
  尹锡五得悉李统球行踪,早在列车上等候。李统球刚上火车,尹锡五等便来到李统球跟前。李统球知事不好,慌忙掩饰。尹锡五命令李统球到坊子下车,来到一旅馆。尹锡五厉责李统球的卖党求荣行为,将其困禁两天。李统球表示痛改前非,写下保证书,承诺“永不卖党、泄露党中秘密”。尹锡五将李统球放走,李统球慌忙返济,狼狈回京。
  综合当时报纸消息,从这年4月到年底,胶东及胶济铁路沿线一直有革命党人活动。
  被囚寿光监狱的赵化溥对局势极为关注,但狱中禁读报纸。11月16日,赵化溥以高价买通运水夫,偷偷送进几份报纸。他欣喜之余,提笔嘲讽道:“官权虽大,尚不敌金钱之魔力也。”又戏作《阅报》诗,最后两句是:“静中偷看文明纸,万里云阴一隙天。”
  12月初,山东督军靳云鹏、山东巡按使蔡儒楷联名电呈北京政府,促进帝制。山东商务总会、潍县商会等各团体分别呈上“劝进表”,推戴大总统袁世凯为皇帝。
  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上演帝制丑剧;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在云南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转过年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袁战争,席卷潍坊大地。
  资料来源:《申报》及昌邑、诸城、昌乐等地文史资料选辑、有关日文资料
  本期图片由刘愉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