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聚焦2017全国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聚焦2017全国两会

第03版
速读潍坊·焦点
 
标题导航
重点防控取暖季大气污染
2017年03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点防控取暖季大气污染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如何治理雾霾等问题答记者问
■ 大气污染 冬季的防控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治理雾霾,打好蓝天保卫战成为今年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对于一些地区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发的状况,陈吉宁解释说,空气质量主要受两个变量影响,一是污染物排放量,二是气象条件。在冬季更容易形成静稳天气的条件,所以冬季的环境容量比较低。但冬季取暖又会增加污染物排放量。“这一减一增,导致了冬季频繁出现重污染天气。”
  他说,“大气十条”实施三年多来,空气质量变化显著。2016年,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30.6%。除北京外,所有控制PM2.5的地区,都减少30%以上。他同时承认,冬季取暖污染改善程度不大。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取暖季的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9.6%、36.5%、26.6%。除京津冀之外,其他地区环境质量有比较大的改善。
  对京津冀重污染频发问题,他表示客观原因是去年入冬以来,全球出现普遍的气候异常现象,污染物扩散条件是多年来最不利的一次,多国出现严重空气污染问题。北方地区去年冬天是大暖冬,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不仅增加污染物积累,且推高了PM2.5浓度。主观原因是针对冬季污染防控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今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很多就是针对冬季取暖问题的,要把已经部署的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 长江生态 沿江省市年底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目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有四个问题:一是流域生态功能退化严重,二是污染物的排放基数大,三是沿江化工行业环境风险隐患突出,四是部分地区城镇开发建设严重挤占江河湖库生态空间。
  陈吉宁说,下一步,要进一步改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建立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坚持预防为主,今年年底前要完成沿江11个省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建立河湖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制度。二是要建立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价预警、河长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落地。三是解决工业布局的问题,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如严格限制新建的小水电和引水式水电项目,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内严禁新建重化工园区等。四是推进污染综合治理,特别是要加大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力度。
■ 环保执法 对违法行为零容忍切实落实环保法
  新环保法2015年正式实施。陈吉宁说,总的来看,环境守法的态势正在逐步形成。如从严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去年各级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12.4万余份,罚款66.3亿元,比2015年分别增长28%和56%。
  他指出,环保执法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有些制度还不健全,个别条款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的职责落实不到位,层层传导的压力不够。一些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法落实任务的分工不明确。环保法规定的部门职责只有一半在环保部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环保部门的职责只占三分之一,所以下一步要明晰各部门的责任,才能更好地落实环保法。同时,还存在企业环保的主体责任仍然落实不够以及环境执法能力不足的问题。
  下一步,环保部将继续保持执法的高压态势,继续开展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年活动,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就是要通过不断地查处,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保持高压态势,把环保法落到实处。”他说。
  今年我国还要完成对15个省份进行督察,实现中央环保全覆盖,还要对一些问题突出的地方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和“回头看”。
■ 土壤污染 防治法已被列入了今年的立法计划
  陈吉宁说,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下一步解决当前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要工作部署,基本思路是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
  在有关土壤污染治理的工作部署中有两大基础。一是摸清家底,开展土壤污染的详查。现在对于土壤的污染底数不清,已经公布的一些土壤污染超标率是点位超标率,并不代表着土壤污染的分布和状况。二是要推动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全国人大已经把土壤污染防治法列入了今年的立法计划,环保部也正在抓紧制定相关标准。
  土壤污染治理工作部署中的两大重点是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目前环保部正在跟农业部制定关于农用地的管理办法。
  对未污染、正受污染和已污染的土壤实施防治和风险管控措施是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三大任务。环保部还将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强化目标考核。
● 国企改革 今年要在七方面有新突破
  “改革绝非一蹴而就,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肖亚庆介绍说,今年国企改革要在七个方面有新突破、新举措。
  一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要在监管的系统性、有效性、针对性上下功夫。二是强化风险控制。改革就是要奔着问题去,哪儿的问题多就优先改哪儿。控制风险是我们贯彻落实稳中求进总基调的根本保证。三是深入推动央企重组。围绕凝聚力量、调整结构,在钢铁、煤炭、重型装备、火电等方面,不重组肯定是不行的。四是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还要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五是加快公司制改革。今年央企要完成公司制改革。六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上要进一步推动。数量上要扩大,层级上要提升,更要有深度地进一步拓展。七是全面从严加强国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这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 宜混则混 混改突破口要进一步扩大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肖亚庆在回应相关提问时说,今年混改突破口要进一步扩大。他强调,混合所有制不是“一搞就灵”,也不是所有的国企、央企都要搞混改,宜混则混、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国有企业不一定控股,也可以参股。”
  他在回答有关国企上市的话题时说,央企要加强包括市值管理在内的各项措施,把上市公司做优;推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分红机制;国有上市企业要做积极的负责任的股东。
● 重组整合 聚焦煤电重型装备等行业
  针对央企未来重组计划的提问,张喜武表示,我们不搞行政“拉郎配”,也不是搞简单的“归大堆”,更不搞新的垄断,不会出现一哄而起、大规模的“重组潮”。
  “今后我们仍然要坚持成熟一户、重组一户的原则。”他表示,一是要聚焦重点领域搞重组,加快推进煤电、重型装备、钢铁等行业的重组整合,推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积极探索境外资产整合,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二是要探索有效的重组方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适应行业、产业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来推进中央企业的重组。
  “企业重组不容易,重组后想融合好,达到预期目的更难。”他说,重组只是第一步,还要加大重组后的融合力度。
● 职工安置 绝不会出现“下岗潮”问题
  近年来,国企瘦身健体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央企管理层级5级以内占比68.6%,法人单位减少2730户,通过“压减”减少管理费用和人工成本分别达到49.11亿元和76.45亿元。
  肖亚庆介绍,去年包括去产能在内央企瘦身健体过程中涉及职工约11万人,通过内退转岗、劳务外包以及解除劳动合同等方式,相关企业对这些员工做了妥善安置。对于未来改革可能涉及到的类似问题,他重申,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把职工的安置、职工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考虑。“绝对不会出现‘下岗潮’问题。”他说。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